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九章 方 剂.ppt / 文档详情
第九章 方 剂.ppt 立即下载
2024-08-16
约8.6千字
约174页
0
3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九章 方 剂.ppt

第九章方剂.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九章方剂pharmac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formulae方剂formula:是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
歧伯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伤寒杂病论》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第一节方剂的基本知识(一)组方原则3、佐药意义有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君、臣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三反佐药,与君药性味相反,能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4、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二)组成变化二、方剂的剂型
包括:
汤剂、丸剂、散剂、
膏剂、丹剂、酒剂、
露剂、冲剂等。汤剂
指将处方药物加水适量,加热煎煮到一定
程度,去渣取汁,以供服用的液体制剂。
汤剂的优特点
·吸收快;·疗效迅速;
·运用灵活;·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散剂
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并干燥、混匀
以供临床应用的一种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散剂的优特点
·吸收较快;·不易变质;
·节省药材;·携带方便;
·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丸剂
指将药物碾成细末,混合均匀,以
赋形剂制成圆形的固体剂型。
丸剂的优特点
·吸收缓慢;·药力持久;
·体积小;·贮存、携带、服用方便。*颗粒剂:
指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少量药
材细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状的一种制剂。
*优特点:
·疗效快而稳定;·口感
·体积小;·服用、携带方便。
*片剂
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
混合匀后,压制成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
*片剂的优特点
·质量稳定;·疗效较快;
·体积小;·生产成本低;
·服用、携带运输、贮存·方便。*胶囊剂
分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衣胶囊剂。
*胶囊剂的优特点
·分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稳定性好;·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服用、携带方便;·外形美观。*汤剂的煎法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宜武火急煎。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
·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
·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药剂宜饭后服用;
·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
·慢性病宜定时服用。三、方剂与治法第二节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一、解表剂diaphoreticrecipe·外受六淫邪气,邪留肌表之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辛凉解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解表剂使用注意
*凡邪已入里(麻诊已透、痈疮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者)不宜应用。

*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则宜表里双解。掌握发汗程度:煎服法:饮食宜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张仲景·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原方四味,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减二升,去
上沫,内诸药,煮取二
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需啜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病伤寒)
正邪相争—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束表毛窍闭塞—无汗;
经气不舒—头痛身疼;
肺气不宣—气喘、咳嗽。

【病机】
·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

【治法】《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方解】

君: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散寒解肌发表,
—温通经络。

佐: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使:炙甘草—和中,调和药性
制约麻、桂发汗过猛。



*配伍要点:麻+桂、麻+杏。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表虚自汗、体虚外感、
新产妇人、失血者均不宜使用。
3.临证加减:
·若风寒较轻者,可去桂枝+苏叶;
·咳痰清稀,气急者+苏子、橘红;
·风寒夹湿者+白术或苍术。案例麻黄汤加味主之。麻黄6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法夏6克防风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嘱温服而卧,取汗自愈。殊料病者家属畏忌麻黄一药之温,恐燥热伤津,自行将药中麻黄减除,服一碗,未得汗,见其躁烦,热势反增,体温升至39.7度,继服第二碗,则头痛如裂,身痛如被杖,恶寒较昨日更甚,疑为药不对症,急视之,脉来浮紧急,苔白腻,呼痛呻吟,虽言失治,幸喜表寒证型未变,仍用原方,服药两次后,温服而卧,稍顷汗出热退,表邪解,脉静身凉而愈。(吴佩衡医案,录自余瀛鳌,1983,现代名中医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九章 方 剂

文档大小:3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