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生理学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 / 文档详情
生理学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 立即下载
2024-08-16
约2.7千字
约54页
0
1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理学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糖2.脂肪3.蛋白质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其余以自由能形式贮存于ATP中。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外功,其余的自由能最终也转变为热能。(三)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总热量。如果不做外功,该热量就是机体代谢的全部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但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现已极少应用。①食物的热价: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物理热价: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理热价:指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糖与脂肪:物理热价=生理热价
蛋白质:物理热价>生理热价(∵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有一部分以尿素的形式由尿中排泄)。②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能量代谢率=6min耗氧量×10×氧热价
÷体表面积体表面积计算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二)精神活动(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额外”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
蛋白质:30%
糖:4%
脂肪:6%
混合食物:10%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三、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二)BMR的测定和正常值
1.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
①把基础状态下的氧热价定为20.195KJ。
②测出1h内(测6min的耗氧量×10)的耗氧量。
③测出体表面积。
④按下面公式计算出BMR实测值:
BMR实测值=20.195×耗氧量÷体表面积
⑤对照表7-1的BMR平均值,按下面公式计算出BMR相对值:
BMR相对值=2、BMR的正常水平及其异常变化第二节体温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体温的测定
通常体温的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直肠温度正常值:36.9-37.9℃;测量时应将肛表插入直肠6cm以上。
口腔温度正常值:36.7-37.7℃;婴幼儿和行为不能自控的人不能采用。
腋窝温度正常值:36.0-37.4℃;测量时应使腋窝紧闭,测量时间不少于10分钟。肛温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试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
另外,科研中还常用食管温度(=体核温度)、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
3.年龄:新生儿(早产儿)易受随环境温度影响,
老年人体温偏低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机体的产热过程

1.主要产热器官:
有:内脏器官、骨骼肌、脑
安静时: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
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占90%2.产热形式
⑴战栗产热: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其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高。
实际上,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常在战栗之前,首先出现战栗前肌紧张,当肌紧张上升到一临界水平时就转变为战栗。
⑵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谢产热,但以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约占70%)。此外,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都可促进分解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二)散热
1.散热部位:(1)辐射散热(thermalradiation)
是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形式将热能传给外
界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条件:体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影响因素: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差
有效辐射面积
(2)传导散热
是指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影响因素:温度差
接触面积
导热性能
(3)对流散热
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散发体热的形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影响因素:风速(4)蒸发散热
●通过水分从体表蒸发散热的一种方式。




指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的水滴以前便蒸发掉的一种散热方式。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发汗的影响因素:受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影响。
劳动、气温出汗速度散热
湿度蒸发困难出汗
风速蒸发容易、出汗
汗液:在环境温度为21℃时人体散热
方式及其所占比例常用降温措施及其理论依据3.散热的调节:
⑴皮肤循环的调节:机体通过交感N调控着皮肤血管的口径,以改变其血流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生理学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文档大小:1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