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反思“导学——体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尹永庆 当前,我校一线教师正经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之中,实施“导学——体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课堂教学究竟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优质与高效?这既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盲点问题。及时化解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热点与盲点问题,纠偏矫正才能深化改革。 一、问题:异化的“导学案”与“先学后教” 当前的“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有诸多表现形式,其中,以下四种形式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 第一,探究、合作和问题驱动等必要的课堂活动,被“放羊”式的学生自我辨析题和巩固题所取代,学生的理解性掌握被弱化甚至省略。 第二,滥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知学习被“速成”,新授课变成复习巩固课。强化训练变成学习新知的几乎唯一的渠道。 第三,“导学案”变成贯穿课堂始终的当堂检测和层层加大难度的系列练习,“导学”的功能退化为“强化”功能。 第四,“导学案”替代教科书,教科书资源被搁置。 二、问题诊断:误读基本理念、简化多个关系所致 深究上述异化现象,反思当下火爆的“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值得肯定的是一线教师投入改革、积极尝试的热情,然而,上述“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所反映出的根本问题不容忽视,其核心在于实践者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策略的误读所致。 (一)误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未停止过争论。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观点深入人心。然而,矫枉往往容易过正——从“教师中心”发展为学生“放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愈加严重。这种现象的症结主要在于,误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忽视弱势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然,这种现象在2001年9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久就曾出现过,即从以往的“满堂灌”到“满地是青草,爱吃多少吃多少”的“放羊”现象。 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在同一场合、同一地点几乎同时发生的两件活动的复合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者就像“麻花”或DNA的双螺旋一样,交织在一起:对于“教”的活动来说,教师自然是主体,是责任人;而对于“学”的活动来说,学生自然是主体。但是,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和会学。毕竟,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只有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朝向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积极的、深层次的学科思考,才能真正实施课堂教学。 (二)误读学生的学习规律 在“导学案”与“先学后教”的异化现象中,所谓“学生当堂掌握”,就是“当堂大题量训练”。对此持肯定态度的观点认为,“掌握=会做题”,将理解性掌握简化为机械的强化训练。 这其中固然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子在作怪,似乎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然而,根本缘由还在于,错误理解“杜郎口经验”与“洋思经验”,使得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作用没有得以有效发挥。 正如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所介绍的,杜郎口中学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在于“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而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分别是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包括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在杜郎口中学“10+35”课堂教学的时间模式中,教师10分钟的精讲时间与学生35分钟的自主时间,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课堂时间结构。 然而,在异化现象中,“导学案”变成了当堂检测的系列练习,对于课前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内容的学生而言,他们只能在课堂的自评中遭遇一次次的失败。其中,教师的“精讲”仅仅是对于核心概念的“蜻蜓点水”,几乎是课本上已有显性内容的重复(而在“杜郎口经验”中,这些显性内容恰恰需要学生的自学而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概念形成过程的要害、新原理和新法则产生的关键、新思想方法运用的范围以及疑点、难点、焦点等等,这些亟需教师点拨和引导之处,恰恰被忽略掉、被轻描淡写。 在笔者看来,这类异化现象的产生原因,一方面在于误读“杜郎口经验”所致,课堂教学仅仅具有“杜郎口经验”的“形”而没有其“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亦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催化剂”、是“蒸馒头时的酵母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在于,对于学生学习规律认识的片面和陈旧所致,即总认为新概念、新技能、新原理等的学习,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获得,而获得的标志就是会运用这些新概念、新技能、新原理等解题。于是,只要将新概念、新原理“背”下来,新技能的程序会“背”、会用就可以了,而这些新知的形成过程及其所蕴含的重要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以及学生经历这些过程而获得的活动经验、所形成的情感态度等等内容,都是可以省略的。 (三)滥用(篡改)新授课的课型 滥用(篡改)新授课的课型这种现

dc****7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