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传统文化中考复习梳理-最新初中语文通用教辅课件资料.doc 立即下载
2024-08-29
约1.9千字
约12页
0
5.7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传统文化中考复习梳理-最新初中语文通用教辅课件资料.doc

语文传统文化中考复习梳理-最新初中语文通用教辅课件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NUMPAGES12




中考语文满分秘籍
之传统文化考点梳理

节气
节日、习俗
对联
书法
敬、谦词
附录



一、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节日,习俗







注:清明节由寒食、上巳两个节日合并而来。阴历四月五日。










其他节日:
冬至“冬至大如年”
习俗:祭天祭祖,宰羊,吃饺子,吃馄钝,吃冬至面团,冬至长线面。
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
习俗:和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
小年腊月二十三
习俗:扫尘、祭灶

道家“三元”:
HYPERLINK"http://www.tsingming.com/religion/"\t"_blank"道家有天、地、水三官的说法,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HYPERLINK"http://www.tsingming.com/zhougongjiemeng/show/993818124557/"\t"_blank"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也就是“上元节”“HYPERLINK"http://www.tsingming.com/focus/show/640165106397"\t"_blank"中元节”和“下元节”,即所谓的“三元”。

概述: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1、上元节——正月十五:
即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2、中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3、下元节---十月十五节日活动:祭祀祖先,庆水官诞。节日意义:祈福禳灾拔苦谢罪。

三、对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分类: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四、书法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隶草楷行。楷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括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
书体特点: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行书书体快捷,潇洒飘逸。
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书圣王羲之(八上附录)、草圣张旭(八下附录)。七下附录:颜体书法。

1、篆书
代表人物:李斯
特点:曲线圆写,笔画统一匀称,结体严谨,遒劲庄重,兼而有之。

2、隶书
“秦隶”结体浑圆,相近于篆文,多用方笔,又称之为“古隶”。
特点:变圆曲为方直,结体宽扁,逆笔突进,波磔(zhé)呈露,此种字体,因演变于汉,故称为“汉隶”。

3、草书
代表人物“张旭、怀素”
“狂草”一反面是由于所书时的疾速与诡奇,一方面是张旭、怀素所表现出来的癫狂态度而得。
特点:诡奇疾速,恣意纵横、用笔之活、变化之能,于意境更多所启发。

4、行书
代表人物:王羲之
行书的优点:张怀《书议》说:“行书非草非真,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草行。”
《兰亭序》王羲之: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5、楷书
代表人物:颜真卿
特点: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端庄典雅。


































五、敬、谦词











































附录:一、先秦诸子百家
二、花中四君子






三、礼仪

四、茶文化
五、中国戏曲





六、中国器物文化
七、生肖
八、四大历史名城
九、建筑


十、造字法
十一、汉字演变过程
十二、民间艺术
。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语文传统文化中考复习梳理-最新初中语文通用教辅课件资料

文档大小:5.7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