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读出词的节奏、神韵,能有感情背诵。 2.领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本人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本人的见解。 3.了解学习诗词的方法,培养浏览古诗词的兴味。 教学重点: 朗读出诗词的神韵。 教学难点: 领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 1.先生查阅有关词的材料和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甚么美丽的景物呢?先生自在说春天的景物。 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同写课题。(板书:渔歌子) 3.“渔歌子”是这首词的甚么?(词牌名) 4.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还限定了词的类型、品种,也限定了这首词的每一句的字数。我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忆江南) 5.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有的——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1.读一读这首词。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迟滞,三遍读出点词的味。大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2.想展现一下本人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先由个别先生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这首词中有两个词不太常见,你读得很准。一个是——(箬笠)请你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领着同学们读一遍。 3.知道“箬笠”是甚么吗?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4.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蓑衣)我们一同来读这句话。 5.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现一下。(指名读、齐读) 6.大家把词读迟滞了,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神韵。怎样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分,我们把声响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分,我们把声响——(生接)延长一些。试试看。 7.“不——需——归——一”字音拉长一些。谁情愿来试一试? 8.把掌声送给她。一同来一遍,好不好?真好,词的节奏和神韵就这样被我们读出来了。 三、赏析词句,感悟诗境。 1.同学们,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诗眼,一首词有一首词的词眼。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一个关键的词吗?(板书:不须归) 2.“不须归”是甚么意思?(不必回去,不情愿回去) 3.张志和为甚么不情愿回去? 4.拿出你的笔,找一找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来。圈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5.一共是九种景物。景物很美,你觉得哪个画面最美? 6.你有无看到这画面里的人?画中是他的背影,想象一下此时他会是怎样的面部表情呢? 7.还有谁能发现这首词中优美的东西?(各种颜色) 8.是呀,作者给我们展现的是多么清淡悠闲的画面呀! 9.一首词走进去,你不仅会看到甚么,还会听到甚么,闻到甚么?用心去听一听、闻一闻,还能听到甚么,闻到甚么?(能听到白鹭的叫声,能闻到桃花淡淡清香) 10.(出示渔翁垂钓图)这幅图送给同学们。简单的27个字、9个景物被同学们读成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你能用一个词描述这幅画吗?(如诗如画,诗情画意,栩栩如生)请同学们在稿子上写下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一切。 四、丰富材料,品味诗情。 1.要学好一首词,不光要理解词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写这一首词的背景,那有助我们正确地理解诗词的情感。课前有无搜集关于张志和的材料?结合他的生平说一说。 2.这位同学说了,他的诗多描写隐居生活,他为甚么要隐居呢?(张志和当过官,后来被朝廷贬官了。他无意朝政,也不贪图名利,二心一意当名老百姓,在太湖边隐居。) 3.从他的生平中,我们又读到了一个淡泊名利的张志和。 4.我们再一同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中渔翁的抽象。 5.反复复读了好多遍,能背诵了吗?师生共同配乐背诵。

石头****海海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