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散文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点先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先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包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抽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求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遭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必然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分,她曾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持着身体,身体下方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这阐明甚么呢?父母的爱,特别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 1、走近作者 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在朗读中把先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先生仿读。) (2)先生自在朗读,结合本人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点朗读:留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读比赛,互相点评。 3、感知诗意 师:如今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读过诗后的全体感受,说出你本人对诗歌的理解。 用“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___看出。”句式说话。 明确: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地利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本人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独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4、成绩讨论: (1)为甚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甚么? (3)妈妈为甚么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甚么口吻?孩子为甚么不告诉妈妈本人做了不少好事? 先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 (1)“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完成本人小小的希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温馨和幸福。 (2)我在一地利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分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焦急,这类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责怪中显露出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该当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独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5、理性感悟 师:诗人为甚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颜色意味甚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誉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颜色,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爱好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意味孩子回报母爱的希望。金色花是诗人别致而美妙的想像。 三、品读《荷叶母亲》 1、走近作者 泰戈尔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其中冰心最得其思想和艺术精髓。 冰心(1900~1999),古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和“小诗”,它们以细腻温顺而又微带忧虑的情调写母爱与童心、自然和人生,言语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又情韵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先生朗读全诗,全体感知诗意。 3、成绩讨论: (1)这首诗侧重描写的是甚么? 生:着力描写红莲,重点是雨中的莲花。 (2)为甚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情景?

石头****海海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