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工夫: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2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需一个正确选项) 1.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以下哪一条食品链是正确的?() 生物品种ABCDE单位体积农药含量/mg0.0540.0330.0020.1610.010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2.具备以下哪一特点的植物不合适生活在如图所示生物生活的环境中?() A.根系很发达 B.茎肥厚多汁 C.角质层致密 D.叶面宽大 3.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阐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顺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顺应环境 4.生物既能顺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以下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 A.种豆得豆,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绝对封闭的生态零碎中,如果将狼杀绝,在一段工夫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以下哪幅曲线图来表示?() 6.某生态零碎中的生物有:①草、②野兔、③田鼠、④蛇、⑤鹰。以下选项能正确表示该生态零碎食品网的是() 7.蝉在酷热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中止鸣叫。这一景象阐明影响蝉的生活习性的环境要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8.以下不符合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顺应的是() A.鱼有鳍顺应水中生活 B.家鸽发达的胸肌顺应飞行 C.蝌蚪有鳃顺应水中生活 D.苔藓有茎和叶顺应干旱陆地生活 9.“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风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要素次要是() A.阳光 B.温度 C.水份 D.空气 10.以下各项中,能表现生物对环境顺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11.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景象所表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顺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12.生物既能顺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以下景象中,能表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生物品种稀少 B.水质净化构成赤潮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3.在广东省生长着外来物种薇甘菊,它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14.近年来十堰正积极创建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你认为市民对生态零碎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 B.生物的保存依赖必然的环境 C.生态零碎由消费者和消费者组成 D.生态零碎具有必然的自动调理能力 15.右图是某生态零碎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彼此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选项是() A.甲是消费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只需一条食品链 16.以下哪项生理活动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 A.分解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17.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包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种豆得豆,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景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资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怒放——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18.通常肉类食品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补养价值高 B.豢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品链延伸,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9.在生态零碎中,物资是循环的。能把无机物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A.消费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A、B、C都是 20.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分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得到香味,这一景象阐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顺应环境 D.环境能顺应生物 21.以下不属于生态零碎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一切的鱼 22.蚯蚓在生态零碎中的作用是() A.消费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资和能量 23.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求的营养物质;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现实阐明() A.生物既能顺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生物

石头****海海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