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x 立即下载
2024-09-01
约2.3千字
约6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马说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x

马说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记
札
课
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说》是部编版八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第23课的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的作品。其实,作者初登仕第,不断得不到重用。所以,经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感叹。本文就是用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景象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教学想象】
经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先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缘由,从而爱护保重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光阴。在这堂课中,让先生了解“说”这类古文文体,积累必然的白话知识,并经过合作探求,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和“说”这类文体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先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言语特点。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求法:文中一些疑问点由先生讨论,经过合作探求打破疑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朗读文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带有马的图片,让先生说一说关于马的成语,激发先生学习的浓厚兴味,引入课题。
(板书---《马说》)
回顾文学常识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注重文彩,与古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成绩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记
札
课
备
马说马——人托物寓意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特别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音读、读顺文
1、先生自在读。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着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听课文录音,留意节奏和重音。
3、教师范读、正音。
祇()骈()槽枥()辱()食()
策()见()邪()石()粟()
4、指名男女同学代表朗读,要求读得迟滞,语音正确。
5、针对先生朗读情况,先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6、先生齐读。
四.义读、读通文
1、自在朗读,结合注释,翻译以下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多媒体显示)。
①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才美不外见。
④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请三个先生翻译全文,其他先生补充,教师点评。
五.研读、读懂文
1、教师出示讨论题,先生分组讨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千里马的才能为甚么被埋没?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没法发挥才能的苦楚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要求: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记
札
课
备
(6)其真不知马也。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辨认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擅长辨认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彩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类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意味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类似的文章我们还学过《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这类写法的明显特点是寓深入的道理于具体的抽象当中,曲折、深沉、储蓄,能激发人们的想像。
先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动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六、迁移拓展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马说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