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放射性与放射源基础知识.ppt / 文档详情
放射性与放射源基础知识.ppt 立即下载
2024-09-05
约5.5千字
约69页
0
2.8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放射性与放射源基础知识.ppt

放射性与放射源基础知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一、放射性的基础知识2、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另一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原子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类原子叫做核素,例如:238U、235U、232Th它们都分别是一种核素。238U与235U这两种核素,质子数(原子序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居同一位置,我们称它们为同位素。电离辐射:在辐射防护领域,指能在生物物质中产生离子对的辐射;
剂量:某一对象所接受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量度,它可以指吸收剂量、器官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待积当量剂量或待积有效剂量。3.生活中处处都有放射性
尽管100多年前人们才发现放射性,但放射性从来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
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4、放射性现象及射线的基本性质
自然界某些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变为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并伴随着放出射线的过程叫放射性衰变,这种现象叫放射现象,核素的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衰变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该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T1/2,单位为s,min,h,d,a等。
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放出α射线的称α衰变,放出β射线的称为β衰变,伴随α、β衰变,还往往放出γ射线(γ光子)。
α射线是一种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粒子流,也叫α粒子,β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即电子流,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放出的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辐射。三种射线作用于周围物质时,会发生以下一些现象:
(1)穿透物质
(2)电离作用
(3)荧光作用
(4)感光作用
(5)产生热量
(6)可以引起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及其它变化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射线作用于周围物质时发生的上述现象,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利用了它们,如胶片感光、仪器测量、生态保鲜、灭菌等等,总之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有益利用,因此,大家可以大可不必将放射性视为一只老虎,没有必要谈虎色变,当然,驯化了的老虎才不会伤人。5、放射性系列
目前已发现的天然存在的和人工生产的核素约2000个,其中天然存在的核素有332个,其余皆为人工制造的。天然存在的核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稳定的核素,约284个例如40Ca、209Bi;另一类是不稳定的核素。不稳定的核素,是其原子核会自发地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或另一种状态并伴随一些粒子或碎片的发射,又称为放射性原子核。
自然界存在着三个放射性系列,分别以相应的起始核素来命名,即铀系(238U)、钍系(232Th)及锕铀系(235U),三个系列均以非放射性的稳定核素(铅的同位素)而告终。三个天然放射性系列的起始母体核素都是长寿的,238U的T=4.5×109年,232Th为1.4×1010年,235U为7.1×108年,每个系列中都有一个惰性气体核素——氡,构成了氡的放射性同位素,通常称为射气(氡:原子系数为86的元素的同位素,氡是铀系衰变的中间产物。氡子体:氡的短寿命放射性衰变的产物;氡子体α潜能:222Rn的子体完全衰变为210Pb和220Rn的子体,完全衰变到稳定的208Pb所发射的α粒子能量的总和。平衡因子:氡的平衡当量浓度与氡的实际浓度之比)。射气的衰变产物A核素为钋的同位素,(218po、216Po、215Po)几乎全部放出α射线而变成B核素,即铅的同位素(214Pb、212Pb、211Pb),它们β衰变而成为C核素,C核素有双重衰变:经β衰变成为C′核素,经α衰变成为C′′核素。伴随着C核素的衰变放出强γ射线,所以C核素是铀系中的主要γ辐射体。6、衰变规律7、放射性测量单位
①重量单位:.有mg、g、kg等,主要在衡量铀、钍等长寿命元素的重量时采用。
②含量单位:对于固体物质中的放射性元素,一般采用‘克/克’,或‘%’。而对液相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常采用‘克/升’。
③放射性活度、比活度
放射性活度(俗称放射性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单位为居里,1居里=3.7×1010次衰变/秒,即辐射体每秒钟内发生3.7×1010次衰变的活度为1居里。每秒衰变1次为1贝克(Bq),因此,1居里=3.7×1010Bq。
比活度是指单位重量的含放射性核素的物质,单位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放射性与放射源基础知识

文档大小:2.8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