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子宫内膜癌专题知识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 高发年龄为50-60岁。 绝经后妇女占70%--75%,围绝经期妇女占15%--20%,40岁以下仅占5%--10%。 占女性癌症总数7%, 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一、发病相关因素Ⅱ非雌激素依赖型(estrogen-independent) 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病理为少见类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粘液腺癌等、多见于老年体瘦妇女,分化差,恶性度高,雌孕激素受体阴性,预后不良。遗传及其他因素 子宫内膜癌患者近亲中有癌患者高达12%--28%,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多发癌或重复癌的倾向(同时合并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 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也称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 BRCA1,BRCA2,MMRs错配修复基因(MLH1)1.巨检 弥散型——宫腔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累及,或呈坚实癌瘤,常伴出血、坏死,但肌层浸润较少。 晚期侵犯肌壁全层并扩展至颈管,阻塞宫颈管可引起宫腔积脓。 局灶型——局部粗造、息肉或菜花样局限于宫底部或宫角部,癌灶小,易侵犯肌层,呈坚实灰白色。910112.镜检及细胞类型 (1)内膜样腺癌: 约占80%--90%,内膜腺体高度异常增生,上皮复层,细胞核异型明显,核大、深染,有核分裂相。 根据腺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三级: Ⅰ级——高分化腺癌;(G1) Ⅱ级——中度分化腺癌;(G2) Ⅲ级——低分化腺癌。(G3) 分级愈高,恶性程度愈高。(2)浆液性腺癌: <10%,恶性程度很高,易广泛累及肌层、脉管、腹腔及远处播散,预后极差。 (3)透明细胞癌: 约占4%,癌细胞多呈实性片状或管状、乳头状排列,胞浆丰富、透亮,有特殊的鞋钉状细胞。恶性程度高,易较早转移。 (4)粘液性腺癌及其他少见类型如未分化癌、混合癌及鳞癌等。三、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 向上宫腔角部输卵管 病灶向下宫颈管阴道深部肌层浆膜盆腹腔种植 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 I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IA癌浸润深度<½肌层 IB癌浸润深度>½肌层 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Ⅲ期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肿瘤累及浆膜和(或)附件 ⅢB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ⅢC1盆腔淋巴结阳性 ⅢC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阳性 五临床表现 1.症状:90%患者有症状。 主要症状:阴道流血、异常阴道排液,宫腔积液或积脓 (1)阴道流血:最常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 血、月经紊乱、月经过多等。 (2)异常阴道排液:多为肿瘤坏死感染表现,呈血性或浆液性,恶臭。 (3)下腹疼痛、不适等。 (4)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全身衰竭、贫血等2.体征: 早期无明显异常; 晚期子宫增大、软; 偶见宫颈口有癌组织脱出; 宫旁可扪及结节状块物。 合并宫腔积脓可出现子宫触压痛。 晚期出现转移灶及衰竭征象。六、诊断1.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诊断。 2.影像学检查B超、MRI、CT 3.分段诊刮: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 能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腺癌;可明确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协助临床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辅助诊断方法七、鉴别诊断: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阴 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最常 见的主要症状,也是许多 疾病的共有症状。需鉴别: ⑴功血⑵萎缩性阴道炎⑶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⑷原发性输卵管癌:阴道排液(流 血)、下腹痛、附件包块三联征⑸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⑹宫颈管癌、子宫肉瘤八、治疗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是否浸润、宫颈管是否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而定。 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按手术-病理分期及存在的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患者则采用放射、手术、药物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分期+切除病灶)Ⅰ期——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和(或)清扫术。 1)可疑的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2)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鳞状 细胞癌 3)G3的内膜样腺癌。 4)侵犯肌层深度1/2。 5)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 Ⅱ期——改良广泛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腹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或取样) Ⅲ和Ⅳ——肿瘤细胞减灭术2.放射治疗:有效方法之一。1)术前放疗: 常用于高龄、过度肥胖、有内科合并症或宫颈大癌灶患者。可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条件或消除隐匿的转移灶,降低术中癌肿播散的危险,预防复发,提高生存率。 Ⅱ~Ⅲ期患者。腔内放疗结束后1-2周内手术。体外照射结束后4周后手术 2)术后放疗

13****5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