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儒家文化和中医培训课件.ppt / 文档详情
儒家文化和中医培训课件.ppt 立即下载
2024-09-10
约2.6千字
约35页
0
1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儒家文化和中医培训课件.ppt

儒家文化和中医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儒家文化和中医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医著
《格致余论》中论道:“古人以医
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其也是
弃儒从医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后清代兵部尚书、湖广总督吴其浚宦游时广收植物标本,绘制成图,编成《植物名实图考》,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区域性植物志,对植物分类学及本草学均有较大参考价值。
	邹韬奋在《无所不专的专家》一书中有云:“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于是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将入相’,又可以由旁路一钻而做‘医’。”“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可以说,“儒医”是对古代医生的最高评价。
一、仁爱理念与中医学思想

儒家伦理的一个重要表现
就是“以仁为己任”,
儒家的核心是“仁”。什么是“仁”?“仁”是儒家最高的
道德标准。首先是爱自己的亲人,
以孝悌为仁之本;继而
以忠恕之道将这种仁
推及到社会上所有的人,
就是“爱人”。
“仁术”
精通医术是实现仁道
之一端,中医学在
中国古代被称为
“仁术”。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於情。”
---(喻昌《医门法律》)
“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医,
是有医不如无医也。学医不精,
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序》)
仁爱思想和入世治平的思想激励
着人们去钻研医术。

“仁”学在中医的体现(2)恪守医责,端正品行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大医精诚》(3)精勤医技,推仁于众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
(4)重视道统,传承尽职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素问·金匮真言论》
李杲(东垣)授医于罗天益“仁术”的实践之道伦理思想还激励着人们注重医德的修养,
对研究生命科学的医家提出了更高的道德境界。
“今之明医,必存仁义。”
---(龚信《明医箴》)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不能正物,岂能愈疾?”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到了宋徽宗“别置医学,教养上医”,
将医学纳入儒家教育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改
变医学教育的性质,提高医生的素质。二、中庸之道与中医学思想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
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论语•尧曰》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
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
——《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
2.中庸思想体现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
(2)阴阳失衡则得病。
例:《灵枢·本神》: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阴阴(3)恢复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

“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素问·三部九候论》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素问·三部九候论》(4)“执两用中”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特点②阴阳各司其职,互用互制,以求平衡。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儒家之礼与中医学思想

儒家重“礼”,重视
社会次序和功能
分工。
“礼”在中医中的体现(1)中医对脏腑功能的认识,也借助对社会次序的认识来描述脏腑功能。如《素问·灵兰秘典论》里有以下论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这样通过政府职能分工形象的描述了脏腑功能,并且对脏腑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中医对火的认识里有君火和相火的划分,认为两者功能不同。“君火以明(名),相火以位”。君火指心火,“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有“君火以明”之说。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儒家文化和中医培训课件

文档大小:1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