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生理学血液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 / 文档详情
生理学血液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 立即下载
2024-09-10
约6.1千字
约49页
0
3.3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理学血液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

生理学血液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理学血液专题讲座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自学)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变化: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例: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细胞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0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二)无机盐(见表3-1)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
(四)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由于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Hb:5天内达200g/L
(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
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5%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①铁:Hb合成必须原料。
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叶酸:
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
临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在2~7个月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生理学血液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文档大小:3.3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