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培训课件.ppt 立即下载
2024-09-10
约5.2千字
约59页
0
5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培训课件.ppt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一、发生率
心律失常前三位:(1)室早;(2)房颤;(3)房早。
Pick为5000例一般人群常规ECG早搏发生率为14%(其中室早占50%)在有症状者ECG室早达25%以上
Bleiter用Holter检测1180人,监测10小时约60%的人有室早。对检出室早患者进一步分析,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群室早为50%,器质性心脏病者室早检出为75%-85%二、室性早搏的分类目的是区分病理性室早(器质性室早)和非病理性室早(非器质性室早)1.从心电图形态2.Lown分级3.Schamrah分型(1)心脏病出现的室早:①多形性室早;②二联律;③连发性室早(或对、短阵室连);④RonT(2)潜在器质性心脏的室早:①伴有左室大、ST-T异常;②运动诱发的室早;室早QRS低电压,>0.14s,T波双支对称4.动态心电图计量及分型

铃木等将Holter的室早达到1000个/24小时,定为LownⅡ级标准,进而按昼夜的室早数量分布分型。

(1)Ⅰ型(日型):夜间的室早>白天的2倍/1小时者,

(2)Ⅱ型(夜型):夜室早>白室早的2倍/小时者,

(3)Ⅲ型(昼夜型):昼夜室早数相等。5.Schamaroth室早分类法
指出Lown级别高的室早不一定为病理;它没有考虑到室早本身的形态特点(表1)根据频率及形态分类;Ⅰ、Ⅱ级属低频率室早,Ⅲ、Ⅳ级高频率室早、干预性治疗。按形态分A级属低危,B、C、D、高危性,ⅡB、TDB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室早


7.Moss室早的分级法
简单的分为2级:(1)低危级:指迟发性、单源性,2年病死率10%;(2)高危级:指早发或多形性室早,2年病死率20%(病死率均属回顾性统计)8.Surawicz
按心律失常预后分为Ⅰ、Ⅱ、Ⅲ级(表3)9.Bigger等按照危险程序分级
按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序及其预后,将室早分为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表4)10.判定室早临床意义的指数

(1)室性早搏指数=(R-R’)/QT
<0.85时易引起室速或室颤。(R-R’为早搏联律间期,QT间期为前一个心搏的QT间期)。

(2)易颤指数=(R-R’)×QT间期/R-R’
在1.1—1.4时易发生短阵室速;>1.4时易发生室颤三、具有一定共识的室早分类法
(一)Lown分级法,见表51、对Lown分级的评价与争论

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机会越多,也有很多研究认为不足之处:

(1)将室早的频率指标(0—2级)和复杂指标(3—5级)混在一起进行分级,如以室早的最高级别为其结果时,又容易低估频率对预后的影响。

(2)对30次/小时的频率。Mukharji对AMI后猝死危险因素2年随访结果室早≥10次/小时是AMI患者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3)过分强调了RonT室早的预后价值。Bigger等人认为成对室早和室速比RonT型室早与猝死的相关性更大。



(4)长程心电监护中,室早的发生频率及复杂性方面有较大的自然变异。但尽管Lown分级尚有许多不足,但临床证实频发、复杂的室早、短阵室速仍是AMI发生心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5)现认为Lown对AMI、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早的危险分层实用价值;对扩张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室早的危险分层虽有研究,但尚缺乏共识。对正常人的室早没有预测价值。不管患者的临床情况统统用Lown分级对室早进行危险分层显然是错误的。2、Lown分级法仍然是AMI室早复杂程度分级最常用参考系统。

(1)AMI后室早的发生详细,在80%—90%,其中室早1—10次/小时者为50%;>10次/小时为20%;或对室早30%;短阵室速为10%。

Pantridge294例AMI后1小时内50%的患者有室早(连续监护),4小时内有93%。AMI早期室早发生率100%(CCU病房监测)。(2)AMI发生室早的机制

早期:损伤电流有关
数小时后:以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增高)为主。
数天、数周后:主要是折返机制

(3)AMI患者病死率与分级的关系

①一级报告AMI后室早>10次/小时者猝死率是无室早者的2—4倍;短阵室连是无短阵室速者的3倍。②Anderson、Bpis报道:24小时心电图无成对和/或无成串室早者病死率为4%和4.3%;有1—10次成对和/或成串室早病死率达9.9%和9.5%;>10次/小时病死率分别为22.2%和14.8%

③Bigger随访2.5年、Anderson随访2年中,24小时无短阵室速者病死率为4.7%,1次发作者为30%,2—10次发作者为41%,>10次者为50%。

这些提示室早的复杂程度,是影响AMI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4)慢性冠心病(无心肌梗死)室早的发生率:

①一组报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8%—94%,平均81%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培训课件

文档大小:5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