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纲版】课堂新导航配套课件高二语文上册第5单元20石钟山记二十石钟山记名句品读 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5.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石苍舒醉墨堂》 6.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子由踏青》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8.开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饮酒》 文本预习必知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美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有诗文集《苏东坡全集》等。写作背景 《石钟山记》写于元丰七年(1084)六月游石钟山之后。苏轼以团练副使的身份居住黄州,一住五年,直到元丰七年四月接到神宗“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手诏后才离开黄州,移汝州团练副使。此时49岁的苏轼总算在政治上减少了一些压力。他借赴汝州之机,先到筠州(今江西高安)去看望他的弟弟苏辙,一起过了端阳节。随后,他又游历了庐山。这时他的长子苏迈26岁,开始走入仕途,授德兴尉,苏轼便与苏迈一起同行,游览了石钟山。知识链接 1.石钟山的基本情况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属江西省湖口县,由石灰岩构成,有上下两座山,南边一座濒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千米,北边一座濒临长江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千米。两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50米~55米。两山相距不到1000米。石钟山虽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交通方便,而且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所以历来都是旅游胜地。2.关于石钟山得名的三种说法 ①风水声如钟。认为山下缝隙洞穴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的声音。北魏郦道元与北宋苏轼就持此说。 ②石声如钟。由于此山是石灰岩质,内中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用槌敲打,也会发音。唐代李渤持此说。③山形如钟。《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清代的榆樾就持此说。他在《春在堂笔记》中记着:“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洞中宽敞,左右旁道可容千人。……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3.古代纪年法 ①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②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记年。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③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七年等,以元、二、三等序数记。④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木易),岁指太岁。又分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即根据岁星在十二星次中的位置纪年。十二星次名称自西向东依次为:星幻、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12年一轮。太岁纪年方向与岁星纪年相反,名称更为繁复。基础知识梳理函胡含糊文本解读探究二、理清结构三、探究重点 1.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这样写是不是多余? 分析:作者引用书中的话比自己的话有力,同时说明石钟山确有其山;通过《水经》引出郦道元的注解,后面再提出李渤的观点,两种观点有了比较,就为作者的质疑提供了基础,也为下文作者实地考察提供了依据。2.第二段中,文章着力描写绝壁耸立,阴森恐怖。这一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分析:烘托亲身探访的艰难,表现作者镇静而坚定的探索精神;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也为写水声的惊心动魄作渲染。3.本文中作者有几笑?他在笑什么? 分析: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一篇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作者借记游来阐发事理,借记游来抒发感慨和议论。在文中,作者除直接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外,还用了一系列表示心理情绪的词语,如“叹”“笑”等,这些词语不仅和记叙、议论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而且在行文结构和内容表达上都有一定的作用。其中,“笑”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1)“余固笑而不信也” 这里的“笑”是作者对李渤说法的“余

xf****6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