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学试题)初三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精讲 苏教版.doc 立即下载
2024-10-11
约7.5千字
约10页
0
7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中学试题)初三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精讲 苏教版.doc

(小学中学试题)初三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精讲苏教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精讲
一.本周教学内容:
《醉翁亭记》

二.学习目的: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3.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
一.简介
1.课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受到诬蔑陷害,被迫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出任滁州知州。他到滁州的第二年,自号醉翁,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著名散文。
《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朝暮变化,四时不同的景色以及滁人和自己在山间的游乐,层次利落分明,语言自然流畅,表达了摆脱约束,从容委婉的情致。他的《秋声赋》,用散文的笔调,通过多种譬喻,描摹无形的秋声,烘托出变化百端的秋天景象,一变向来一般辞赋凝重板滞、略无生气的面貌,表现了他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2.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教他读书习文。24岁考取进士,开始登上仕途。他早年支持范仲淹的改革,反对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官僚,因此屡遭贬谪。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而趋向于保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他的文学成就,突出地表现在散文创作方面,其政论文《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紧密联系现实政治斗争,体现了他的“切于事实”的文学主张;其散文《秋声赋》《醉翁亭记》明畅简洁,抒情委婉,更是脍炙人口。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诗话”这一形式。作为史学家,他曾与宋祁一起编成《新唐书》,又独自编写了《新五代史》。

二.思考
1.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记”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3.在文章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
4.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

三.分析本文的脉络
第一段:先写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再写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段:描写景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括,点出“乐”字
第三段:描写游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写游归:太守归

四.生字正音记形
滁chú州林壑hè蔚wèi然琅láng琊yá
潺chán潺辄zhé醉霏fēi霏
岩穴暝míng伛yǔ偻lǚ山肴yáo
野蔌sù觥gōng筹chóu阴翳yì

五.课文分析
第1段
1.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文句梳理:
环滁皆山也。
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州。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壑(hè):山谷。
蔚然:茂盛的样子。
琅琊(lánɡyá)。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临:靠近。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辄(zhé):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情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省略了欣赏)。
寓:寄托。
3.内容把握
提问:这段写了什么?
讲解:本段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和命名缘由。作者从大处落笔,由全景到局部,由远而近,最后推出醉翁亭。接下来,作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了亭的来历。行文至此,“太守”闪现,却不言明身份,成为全篇的一个悬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4.文段意思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第2段
1.原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小学中学试题)初三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精讲 苏教版

文档大小:7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