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附中高考语文4月模拟试卷含解析试卷.doc 立即下载
2024-10-15
约1.9万字
约24页
0
95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附中高考语文4月模拟试卷含解析试卷.doc

大学附中高考语文4月模拟试卷含解析试卷.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西大学附中2019届高考4月模拟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
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答案】1.D2.D3.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错误,原文“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不能说“充分借鉴吸收”。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义”。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
查看更多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大学附中高考语文4月模拟试卷含解析试卷

文档大小:95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