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容索引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 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 ”,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使得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 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2.中国的参战:1917年,中国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 (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 》,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全线出击,突破德军的“ ”。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 签订停战协定。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 (1)德国的“ ”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3)德国被拖入 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3.内部矛盾 (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 (2)德国爆发了“ ”,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 (1)战争初期,参战使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 (3)僵持阶段: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知识图示史料一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史料二史料三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史料解读答案答案经济上德国消耗大,国内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实力下降,而协约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从力量对比看,协约国力量增强,而德国发生国内革命推翻帝制;国际上同盟国集团也居于劣势。史论总结(4)力量对比变化。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1.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 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 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 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 ①美国对德宣战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③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打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材料三(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联系材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战初期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1(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采取的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