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高三语文边塞诗鉴赏训练 (精品).ppt / 文档详情
高三语文边塞诗鉴赏训练 (精品).ppt 立即下载
2024-10-15
约2.7千字
约23页
0
70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语文边塞诗鉴赏训练 (精品).ppt

高三语文边塞诗鉴赏训练(精品).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边塞诗鉴赏训练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如何鉴赏边塞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是大有帮助的。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风格。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塞下曲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的感情色彩?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
查看更多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三语文边塞诗鉴赏训练 (精品)

文档大小:70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