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法治道路下的“枫桥经验.doc 立即下载
2024-10-21
约4.1千字
约8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特色法治道路下的“枫桥经验.doc

中国特色法治道路下的“枫桥经验.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特色法治道路下的“枫桥经验”
摘要:“枫桥经验”包括组织的网络和工作机制的构建、格式化治理方式、标语口号等教化治理的传统、调解与感化的实践等,具有丰富而独特内涵。尽管“枫桥经验”存在一些需要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总结的问题,但它可能成为我们寻求中国未来独特民主和法治道路的一个契机。
关键词:枫桥经验;法治道路;特色;
一:“枫桥经验”存在的问题
枫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发展为全国闻名的轻纺和服装生产基地,拥有步森、开尔、海魄、情森等名牌优势企业,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衬衫名镇”。但是,在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实旌并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首肯的“枫桥经验”是真正使枫桥镇闻名全国的。“枫桥经验”的最大特色就是放手发动群众,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枫桥经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法律制度中影响深远的主要传统之一。二者都是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与社会治理方式,都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矛盾纠纷的化解。但它们之间存在两个基本差异,一是在治理覆盖层面上的差异,二是发生学意义上的差异。“枫桥经验”源于对敌斗争的需要,而马锡五审判方式刚适应了便捷处理人民内部纠纷的需要。而且,作为一种以地域为载体而不是以人为载体的经验,“枫桥经验”更具有地理政治学的符号意义:当地政府出于政治和发展的需要,必然会不断挖掘这一经验中蕴涵的各种有利资源和积极意义。
“枫桥经验”的动态发展历程。对理解中国特色法治发展道路而言,更具有某种昭示意义。遗憾的是,难以发现其中隐含的深层次的学理问题,现有的研究论著,政策宣传倾向往往多于学术倾向,从而无法看清“枫桥经验”与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之间到底具有怎样的相关性或异质性。结论:无论是强调“枫桥经验”的民主、自治成分也好,还是强调其政治化、运动式的成分也好,都较为单一,实际上脱离了“枫桥经验”本身的具体治理方式及真实运作状况。
“枫桥经验”是老百姓的Ft常法治化生活方式本身,是一种活生生的制度和体系,更体现了国家政权建设的一种合法化努力,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以及工具和手段的色彩,同时也所以具有本体意义和目标价值,完全拥有制度创新的空间和可能。
二、“枫桥经验”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
(一)“枫桥经验”的转化动力:“四类分子没有了,还要不要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的形成源于1963年改造“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的创新实践。1963年,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中央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改造“四类分子”⑤。这一经验得到了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的肯定,称之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并批示要求把它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要各地仿效、试点、推广。
1978年4月起,枫桥地区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为“四类分子”评审摘帽试点的工作,得到公安部部长赵苍壁的首肯。197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摘帽问题的决定》。1979年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摘掉一顶帽,调动几代人》的长篇通讯,全面介绍枫桥区给“四类分子”摘帽的经验。
2002年,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稳定的治安环境,“枫桥经验”再度引起公安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2003年4月和5月、浙江省领导、公安部长周永康等专门到枫桥调研考察,充分肯定了“枫桥经验”中“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核心理念③,由此全面建立起一种由基本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为指导的、完善而又自成一体的“枫桥经验”的成熟体系。
通过以上对“枫桥经验”发展线索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启示和思考:第一,与上述疑问有关的是,尽管“枫桥经验”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治理实践,但其仍然保留甚至发扬了将人民内部纠纷视为“矛盾”来处理和解决的方式。第二,“枫桥经验”内涵的扩展伴随着组织形式的完善和治理方式的多元化,这就涉及下面即将提到的其在统一部署和实施下的制度推动模式。第三,“枫桥经验”一方面强调防范社会矛盾的激化,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强调要走群众路线和地方自治,体现了民间主导的特点。
(二)“枫桥经验”的推进机制:“你们不要忘记动员群众。经常要蹲点,做这种工作”
“枫桥经验”的发展方式整体上呈现出政府推进型的运动特色和动员机制。这种变迁模式当然体现一种家长主义的管理方式,无形中把所有的人民群众都纳入到一种政府的运作体系当中,但是,它并不完全意味着国家对于社会的全面支配和控制。我们不要忘记,“枫桥经验”首先是枫桥人民创建的,所以“枫桥经验”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传统也必然会形成政府策略对于群众性智慧的“集体学习”和“路径依赖”。同时,“枫桥经验”也不仅仅是一种地方性的经验,因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理的需要,所以能够得到中央的支持和推广。
因此,必须认识到,在由政策、经验演变为传统、制度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特色法治道路下的“枫桥经验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