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 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全文虽然没有一句对话, 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 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 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 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 情。 二、说学情 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 力,他们喜欢学习汉字,能够利用学习经验自主学习生字,掌握多种识记 生字的方法,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汉字,基本把握汉字的间架 结构。但不太乐观的是,本课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与现在的 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于文中 所描绘的历史背景、战争背景、生活状况更是知之甚少。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 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挑粮“险”、“难”、“累”,体会挑粮的艰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2.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和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之 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 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 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 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 生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 背景中,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 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 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敬爱之情。 (二)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 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 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中,始终抓住“两条线索,三个关键字”。 两条线索即“一开始把扁担藏起来”到“后来的不藏了”;三个关键字即 “险、难、累”。因为挑粮过程“险、难、累”,战士们非常心疼,所以 把扁担藏了起来。到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的扁 担’”,最后大家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从战士的“心疼”到“藏”,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再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的扁担”,最后到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层层推进,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突破。最终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 甘共苦的领袖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朱德图片并板书“朱德”二字,引导学生利用部首来理解汉字的 意思,并进行句式训练,这样的开篇教学设计,符合低学段课程标准要求 “多认少写,把识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孕育在每一节课中,让孩子们在轻 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快乐识字,感悟汉字文化的内涵,培养识字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试学目标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初读的三个要求, 随后进行学习反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2:文中有些词语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如:“会师”“井冈 山”,这些词语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实在太远,先辈们抛头颅、 洒热血,为革命浴血奋战的经历,他们无法理解、想象,所以解释这些词 语有助于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体会到当时生活状况的艰辛,从而从内心 树立对革命先辈们的尊敬、敬爱。 总结3:朱德用扁担挑粮食的故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2.为什么要挑粮?) 历史背景介绍,由于遭到敌人武装的封锁,井冈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 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

建英****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