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政治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一模考试既反映了学生阶段学习状况,又对今后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本次高三一模考试的试卷同样具有这样的双重功能。下面我就结合这份试卷的特点和我校的高三政治考试情况,进行以下的总结。 得分情况 题号1-3334353637均分42.15.73.02.84.2失分情况及分析 (1)选择题反映出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尤其对教材不够熟悉。如第2题,设问方式简单、直接,能级要求低,但得分率仅有50.1%;如第8题,也是出自教材,得分率也低,仅有52%。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15、24题等。涉及哲学部分的第26题理解能力要求高,得分最低。27-32题得分也不高,反映出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层次不深,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解读。 (2)第34题7、9班大部分学生对图表题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基本知道图表的解题步骤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及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同时对科学发展观的知识也相对比较熟悉。因此本题7.9班总均分在8.7分,其中第一问都在4分或以上,第二问只要基础扎实的能背书的同学肯定能拿4分甚至6分。 年级存在问题: 第一.经济政治术语混淆不清,部分同学答《政治生活》的政府性质、职能等穿插。也有同学可能是审题问题,全部是政治术语。 第二.图表题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学生知道这样的步骤但无法用“差距”这样的术语概括。 第三.比较的点比较细,有些学生调理不清造成了一些得分点的丢失。 第四.有些学生对第一问挖的较深,以至于第二问怎么办失分,反映出还不会总体观察题目。 (3)第35题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第一问答题过程中,学生基本能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回答该题,得分3—4分,但仍有部分同学未能结合相关知识点,得分较低。 第二.第二问答题过程中,只有极个别学生能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来回答;部分同学对价值观认识不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其他哲学知识答题;部分同学分析问题时原理和材料条理不够清晰。 (4)第36题考查的是《国际组织常识》选修部分的知识。从前几年高考信息看,2008年考了美国、2009年考了英法、2010年考美国。试题材料丰富,但是涉及的核心内容并不多。两个设问,都比较简单,材料背景指向明确,学生看到后很容易作答。但本次高三一模第36题试题强调能力立意,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均分在2.8分左右,市均分4.1,得分不高。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对《国际组织常识》和《政治生活》两本书中涉及到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混淆,一部分学生用政治生活“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对外政策基本内容”作答。 第二对第一问的思考没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审设问指向的作用,只单纯从积极作用考虑。 第三对第二问的思考没能多角度分析问题指向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只站在中国与某个具体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组织答案。 (5)第37题《经济生活》总体上学生掌握尚可。学生还比较肯写,具备了一定的全面思维的能力和分析解决政治学科主观题的能力。 主要问题: 《经济生活》考点掌握不够全面,没有结成知识串,形成知识体系。例如:汽车消费迅速增长的原因一般只能想到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和物价,较少同学想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宏观调控的影响。《哲学生活》体系框架没有完全掌握,设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很多学生完全用唯物论的知识在回答,这一问没拿到分;另外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原理找不准,好多同学用了四、五条原理分析,写了很多,结果一分没拿到。学生《文化生活》知识薄弱,不会答题,重复相同的知识,得分率低。 三、改进教学的建议: 1.分清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一类问题的知识串,重点把握主干知识。 2.重视学生概括能力、审题等能力的培养,精练、精讲,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图表题的训练与指导 4.对于发散性思维的提问,要多角度思考组织答案。不能轻易空白不做。 5.做好学生心里疏导,积极投入二轮复习。 高三政治备课组周俊

xf****6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