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教案(东厦中学 洪英纯).doc 立即下载
2024-10-25
约2.9千字
约4页
0
4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教案(东厦中学 洪英纯).doc

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教案(东厦中学洪英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4-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
授课老师:汕头市东厦中学洪英纯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整合了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相关内容,核心是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本课主题不仅与本单元第7、8、9课相呼应,还为后面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做了铺垫,此外,它反映出来的近代中国在经济层面从被动到主动艰难地迈向近代化的过程,紧扣着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的主题——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因此就中观层面分析,本课是必修二学习的重点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的曲折发展;
2.探讨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国内外背景分析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出现及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根据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发展的状况,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培养学生整合、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近代工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进而培养学生永不言败的精神;
2.从被动产生、曲折发展的近代工业到主动对外开放的一带一路的出现,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民族独立,才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的产生与曲折发展的原因与过程
难点:分析归纳影响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考点分析
2.单元线索解读
3.熟记重要时间点
区分晚清与明清的概念,明确民国、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时间
[设计意图]根据知识框架整合单元内容,温习之前所学,再引入到本课内容,将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效整理,方便学生更好地记忆。
【新课讲授】
背景
1.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外资经济涌入。
[思考]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解读]
破坏性:两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失去独立发展的机会。
建设性:西方国家对外扩张,促使中国传统经济(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为工业
化发展带来条件。
2.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提供自由劳动力、市场等工业化
[设计意图]循循善诱,解读外资经济入侵与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近代工业的产生起到什么作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种经济成分。
过程
(一)开端——洋务企业:19C60—90S
引进机器与技术,开展军用工业、民用工业
(二)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展示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曲线图,让学生自主归纳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在复习课上让学生从曲线图中自主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通过指导学生如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提高学生阅读、提取、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1.产生:19C70S
展示民族工业产生的分布图,归纳特点,分析原因。
2.初步发展:19C末20C初(甲午战后)
题目1:(2014·全国大纲卷·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引出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原因:甲午战后放宽限制。
3.短暂春天:1912-1919
[思考]如何理解“短暂”?
4.进一步发展:1927-1937
题目2:请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特点和原因。
材料: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并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答案]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重视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注重内陆地区的发展。
原因:经济危机影响,借鉴美国、苏联经验;为抗战做准备。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会带来什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化教案(东厦中学 洪英纯)

文档大小:4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