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北京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王凤燕 一、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明朝的统治》一课是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1课。新教材将旧有的“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内容拆分,明朝单独1课,补充经济内容。本课通过介绍明朝建立、废除丞相的官制改革和八股取士等,突出反映明朝皇权强化的特点。一方面,君主专制的强化巩固明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使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体现单元主题“统一和发展”。另一方面,将整个国家的命运与皇帝个人的综合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过于集权给明朝埋下了危机,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如明中后期出现的宦官专政的局面。对科举考试的限定亦是强化皇权的表现,科举考试的种种限定伴随了整个明朝,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做任何改革,最终导致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扼杀社会的创造性。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情况,为学习清朝的盛世与危机做铺垫。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他们了解明朝的主要途径是影视剧,知道宦官专权和锦衣卫的故事,感性认识多,学习兴趣浓厚。但是对明朝的认识片面、浅显,理性思维能力弱,难以理解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端,需要教师给予明确指导和点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废除丞相的官制改革、八股取士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理解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端。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观察历史图表、分析历史问题、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掌握阅读教材、观察图表、识读地图、史料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维护国家的统一,认识到统一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传统。同时过于集权造成了政治腐败,丧失政治活力,阻碍中国社会进步,从而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八股取士” 难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弊端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情分析 及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讲授 小结: 提问:说说你知道的明朝影视剧和影视剧给你留下的明朝印象? PPT展示明朝影视剧中宦官、锦衣卫的形象。 教师总结:明朝印象大致是“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出名的宦官有王振、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第二印象是锦衣卫,而明朝的皇帝似乎沦为配角。 设问:为什么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黑暗局面,锦衣卫是什么组织,何时出现? 带着对明朝的认识的种种疑问,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展示《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朱元璋的建立明朝的故事。 2、明朝建立 展示《明朝的建立》历史地图。 提问:观看地图,说出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 教师总结: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在位时间是1368年—1398年,年号洪武,都城在应天府,即今天的江苏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称为京师。 过渡:展示史料《朱元璋的“以史为鉴”》 提问: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 1、大臣揽权,皇帝被蒙蔽,下情无法向上传达给。 2、皇帝不能亲自处理国家事务,容易造成大臣专权。 过渡:鉴于元朝的灭亡,结合自身经历,朱元璋认为要削弱大臣的权力,防止中央和地方的的大臣专权。强化皇帝的权力,皇帝要亲力亲为,管理国家事务。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学生活动:出谋划策——如何强化皇权? 【1—官制改革组】 提问:对比《改革前后的明朝政权结构图》,结合教材67页的内容,说出明朝的官制是如何改动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点拨: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各个部分,即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种使大臣权力分散和彼此制约的做法,使皇权高度集中。 特点:朝臣和地方官员权力的分散和制衡,皇权集中 【2—皇帝亲信组】 提问:阅读教材68页正文第1段和“相关史事”的内容,明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机构存在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教师总结:朱元璋设置的殿阁大学士主要是协助他处理政务,官职不高,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内阁。明朝设置的的特务机构是为了监视官民,这些机构的设置都是皇帝根据皇权需要而设立,存在的政治基础是皇帝的信任,这

xf****6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