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 立即下载
2024-10-26
约3.6千字
约12页
0
6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大禹治水:疏导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王位世袭制——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夏朝的国家机构——官吏、军队、监狱、刑罚。目的——巩固自己的统治。
夏朝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工具——石器、骨器、蚌器、木耒,虽有铜器但没有用于农业生产,当时只用作兵器;夏朝人掌握的新技术——水利灌溉技术和用粮食酿酒方法。
夏朝灭亡:时间——公元前1600年;原因——夏桀的暴政。
商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商汤;都城——于亳
盘庚迁殷:时间公元前1300年;意义——统治稳定下来。所以后代又称商朝为殷朝。
商的通知区域:东——海滨;西——陕西西部;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比夏朝还广阔。
商朝的经济——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商朝的生产工具——石器及木制工具,还有青铜工具(是促使商朝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商朝的农作物——五谷(稻黍麦粟豆)

第5课公元纪年法
公元纪年——公元、世纪和年代
公元元年——耶稣诞生的那年,以公元为界,向前推算称公元前,向后推算称公元
世纪:一个世纪=100年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晚期指后30年。
年代:公元纪年从第一年算起,没有0年,
民国纪年法
跨公元计算
我国古代通常使用的三种纪年法:干支纪年帝号纪年年号纪年

第6课西周的分封
商朝的灭亡:时间——公元前1046年;原因——纣王的暴政,
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交战双方——周军和商纣王的军队;结果——周军大获全胜。
周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京;史称西周。
分封制目的——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旧贵族的后代
分封的诸侯国——卫齐鲁晋宋燕等几十个诸侯国
作用——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嫡长子继承制:含义和作用
在西周实行的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的疆域:西——今甘肃东部东——今山东北部东北——今辽宁南部南——跨过长江
西周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
西周的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
东周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含义——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地——殷墟
和现代汉字的关系——一脉相承
甲骨文记录的内容——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工艺——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夏商时期
逐步走向鼎盛时期——晚商至西周
特点——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
司母戊鼎——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青铜时代——夏商周
3.金文:(钟鼎文)
含义与甲骨文的关系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管仲改革;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晋文公(改革;城濮大战公元前632年、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争霸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
争霸战争的影响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后中间)著名战役——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铁农具和牛耕的开始使用时期——春秋推广时期——战国
2.意义
3.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主要);奖励耕战;推行县制;作用——
第10课
科学技术——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鲁班——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
文学——诗经楚辞屈原离骚
艺术
第11课百家争鸣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核心——仁代表人物——孟子(主张)荀子(主张)
孔子的贡献——文学上,整理诗经编订春秋论语;教育上
百家争鸣——含义出现原因
墨家学派——创始人观点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代表人物及主张
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兵家学派——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对立;在自然规律上,荀子与庄子思想对立】
第13课
秦朝建立
时间——公园前221年
都城——咸阳
建立者——秦王嬴政
统一的条件
建立的意义
秦朝的国家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中央:设三公;地方:推行郡县制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统一度量衡
交通运输上——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思想上——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评价:客观上有利于思想统一,但是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文档大小:6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