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二分册 中国古代史.doc / 文档详情
第二分册 中国古代史.doc 立即下载
2024-10-28
约1万字
约22页
0
22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分册 中国古代史.doc

第二分册中国古代史.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分册中国古代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原始农耕(A)
1、诞生
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标志:人类学会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
意义:标志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中国早期农业特点
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
南稻(长江)北粟(黄河)
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有粟、黍、稻、稷、大豆等

3、典型遗址:陕西姜寨遗址
早期农耕聚落
呈现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场景
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炎黄传说(A)
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口耳相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史料价值。

三、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与核心区域(A)
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礼记·礼运》中的夏朝(A)
1、夏朝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C2070)
2、夏朝制度
社会:(礼记·礼运)由“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二、二里头遗址(A)
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佐证了夏朝的历史。
2、文献与考古二重证据
相互印证: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印证了社会分化、夏朝国家权力的存在
相互补充:
文献记载比较系统,可以展现活动的历史场景,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考古发现比较确实具体,但却是静态、零散的两者可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BC1600年商朝建立,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一、商朝的历史是信史(二重证据法)(B)
印证方式——文献、甲骨卜辞、殷墟考古

二、方国联盟——联盟关系(内外服制)(A)
一种松散的方国联盟,商王是方国联盟共主。“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三、青铜器与甲骨文(A)
1、青铜器(青铜时代)
特征:主要是礼器;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与祖先或神灵沟通;政治权力的象征。
2、甲骨文
概况:
出土于殷墟
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具备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意义:
真实记载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
为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4课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
一、西周的建立(A)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都城:镐(今西安附近)

二、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A)
目的: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首领,
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政治中心.
作用: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提高王权地位,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三、礼乐制度(A)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的: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显示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身份差异和权利义务
内容:
1、礼——人民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2、乐——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第5课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
一、社会大变革(B)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北)
分期:春秋和战国
经济变革: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推广
结果:经济领域的变革导致政治改革

战国时政治改革达到高潮:从封邦建国制度(封建贵族世袭制)到中央集权大一统制的转变。
目标:富国强兵
内容:废除旧贵族,启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

二、百家争鸣(B)
1、背景
社会转型,“士”阶层最为活跃,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供不同方案
2、地位
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
先秦诸子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3、内容
(1)儒家
创立:春秋孔子,核心观念“仁”、“礼”
发展:战国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荀子,熔礼、法于一炉
(2)法家
兴起:战国初期代表:韩非、李斯
主张:
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
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地位:受到当政者欢迎消极面十分明显
3)道家
代表:以老子为始祖
主张:
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态度
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鄙薄世俗物质享受和财富权力追逐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地位:对中国后世哲学影响深远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

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一、战国七雄(A)
齐楚秦燕赵魏韩——完成区域性统一

二、商鞅变法(A)
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国势日弱
目的:富国强兵,兼并天下
内容:废除井田制度,奖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二分册 中国古代史

文档大小:22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