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法律思想史? 1.周公制礼的根本原那么是〕。AC A.亲亲B.仁C.尊尊D.爱 2.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C A.尊卑B.氏族同婚C.嫡长继承制D.分封制 3.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ABCD A.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B.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 C.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D.刑罚适中 4.商王专门豢养了一批向的人叫做〕。ABC A.卜B.巫C.祝D.士 5.夏、商的法律思想是〕。A A.“天命〞、“天罚〞B.“以德配天〞C.“明德慎罚〞D.仁、义、礼、智、信 6.仲把〕视为“国之四维〞。ABCD A.礼B.义C.廉D.耻 7.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那么知荣辱〞这一断的是〕。B A.孔子B.仲C.章太炎D.沈家本 8.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AD A.仲强调礼义的强迫作用B.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C.儒家强调礼义的强迫作用D.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9.春秋时打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是〕。B A.鲍叔牙B.仲C.子产D.邓析 10.在以礼治国思想的指导下子产提出五项“国之大节〞除了“听其政〞之外还包括〕。ABCD A.畏君之威B.尊其贵C.事其长D.养其亲 11.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C A.邓析B.孔子C.子产D.荀子 12.“竹刑〞的作者是〕。C A.子产B.墨翟C.邓析D.庄子 13.子产和孔丘都主张宽猛结合但是〕。B A.子产强调以宽为主孔丘那么以猛为主B.子产强调以猛为主孔丘那么以宽为主 C.子产宽“少数〞猛“少数〞D.孔丘宽“众人〞猛“众人〞 14.子产认为礼〕。ABCD A.与仪有本质区别B.是的自然法那么 C.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行为D.要顺民心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原那么 15、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的历史意义在于〕。ABCD A.冲破了机刑思想的B.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 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否认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16、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AD A.仲强调礼义的强迫作用B.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C.儒家强调礼义的强迫作用D.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17、儒家“德治〞的内容包含〕。ACD 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B.以“宽〞、“猛〞服民 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18、儒家“礼治〞的内容主要有〕。ABC A.以“五伦〞为中心B.以家族为本位C.以等差为继承D.以法治为保障 19.孔子的爱人〕。BCD A.平等地爱一切人B.具有宗法性C.具有等级性D.具有强迫性 20、孔子“仁〞的本质内容是〕。ABCD A.以“爱人〞为中心B.以孝悌为根本 C.以“克己〞、“忠恕〞为手段D.以恢复和完善礼治为目的 21、孔丘的法律思想以〕为核心。C A.“仁〞、“义〞B.“人治〞C.“仁〞、“礼〞D.“法治〞 22、孟子的“仁义〞思想在法律上的表现是〕。ABC A.正经界B.薄税敛C.刑罚D.法先王 23、孟子认为人生来便具有善的天性即所谓“四心〞包括〕。ABCD 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恭敬之心D.是非之心 24.中国历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C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25.第一个提出系统的礼治理的思想家是〕。D A.孔子B.孟子C.仲D.荀子 26.提出“法义〞、“法数〞、“类〞三个概念的是〕。A A.荀况B.孔子C.老子D.墨子 27、墨翟认为法源于〕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B A.B.天志C.D.人性 28、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B A.礼B.义C.仁D.利 29、儒、墨两家在法律思想上的分歧主要表如今〕。BCD A.儒家“尚贤〞墨家“尚同〞 B.儒家“别贵贱〞墨家“兼相爱〞 C.儒家“义〞字当头墨家“义〞、“利〞合一 D.儒家以“爱人〞为核心墨家以“兼爱〞为核心 30.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自然〞的概念。A A.?老子?B.?语?C.?春秋?D.?庄子? 31.最早提出了〕法律观念。C A.实证B.现实C.自然D.行为 32.法律思想是以〕为中心的。AC A.道法自然B.兼爱C.无为而治D.爱人 33.法家把法解释为〕。ABCD A.法是民众的行为规那么B.法是由制定和公布的成文 C.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D.法是赏罚的规定 34.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ABCD A.强迫性和制裁力B.客观性和公平性 C.等级性D.合情性和适时性 35.法家认为法具有〕的作用。ABCD A.“禁恶止乱〞“民治国安〞B.“定赏分财〞、“定分止争〞 C.以法胜民“一民使下〞D.君尊主重“独制四海〞 36.法家把法比作〕提醒法的客观公正。ABCD A.尺寸B.绳墨C.斗斛D.规矩 37.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礼治〞的关系是〕。ABCD A.二者都是维

山梅****ai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