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doc / 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doc 立即下载
2024-10-28
约1.2万字
约13页
0
47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doc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轮复习专题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一、时空坐标:

二、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表现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学在官府”到“百家争鸣”再到“独尊儒术”的演变,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文学艺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表现政治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腐朽的士族制度形成并充分发展。中央集权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本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经济均田制度开始成为主要的土地制度。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文化本阶段中国科技文化继续发展,超越秦汉,继续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阶段特征隋唐时期(581—907)封建社会的繁荣。表现政治形成并保持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疆域辽阔,维持较长时间的盛世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完善。经济生产技术提高,南方经济发展突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社会财富增多。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外交交通发达,水陆并举,与多国进行双向交流,交易商品种类增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交往。文化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表现政治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对立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加强。经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商品经济繁荣,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民族民族融合出现高潮。外交海上交通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并且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化儒学发展为理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的作用逐渐强化。知识分子地位的沧桑巨变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三大发明最终成型,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人类文明尤其是欧洲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阶段特征明清(1368~1840)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繁盛与危机并存。表现政治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农、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外交执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割断了中外之间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文化传统文化(理学)仍占统治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传统科技仍然走在世界前列,但未产生近代科学。第1讲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
【高考考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分解】
(1)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瓦解及原因);宗法制(目的、特点、影响)
礼乐制(目的、内容、影响)
(2)秦朝:
皇帝制度(原因、特点);三公九卿制(名称、职责、意义)
郡县制(背景、内容、影响)
(3)汉: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地方、选官、监察)
魏晋南北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选官、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地方、选官)
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地方、监察、选官——结合王安石
变法)
元: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地方)
(4)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废宰相制、设内阁、地方——三
司制)
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南书房、军机处)
【三年全国】
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文档大小:47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