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一、概述 审判必须遵守的基本操作规程。不同于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基本制度却是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 基本制度与基本原则相似之处在于对民事诉讼都有指导作用,都集中反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精神。差别在于基本原则比基本制度更加抽象。 合议制度 回避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二、合议制度 (一)概念 由三人以上奇数的审判员或审判员与陪审员组成的审判集体,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制度。 审判民事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形式。 合议制与独任制相对。独任制不是基本审判组织形式。 独任制是指一名审判员独立地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裁判的制度。独任制只适用于第一审程序中由基层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按简易程序审理的简单民事案件。 (二)合议庭的构成 因审理程序不同而不同。 1.第一审合议庭 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也可以全部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但不能全部由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2.第二审合议庭 合议庭的成员必须是审判员,陪审员不能作为合议庭的成员。 (三)合议庭的内部关系 一名审判员担任审判长负责合议庭的组织工作和对外代表合议庭。合议庭成员在评议和议决时,具有同等权利。意见不一时,少数服从多数。 三、回避制度 指审判人员和其它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的情形时,而退出案件审理活动的制度。 (一)回避的方式 自行回避: 申请回避: (二)回避的原因 1、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如师生、同学、同事、朋友、邻居、上下级关系、双方曾发生过纠纷、相处不睦等。 4、见课本新修改内容 (三)回避适用对象 首先适用于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陪审员。 其次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四)回避的程序 申请回避可以采用口头方式也可采用书面方式。 关于申请回避的时间,一般要求在案件开庭审理时提出,但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四、公开审判制度 (一)概念和功能 指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将其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 内容:1、人民法院应当在案件开庭审理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审理的时间、地点;2、在开庭审理期间,除了法律有规定的以外,公民可以旁听案件审理;3、允许新闻记者对案件进行采访报道;4、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判决应当公开宣告。 意义: 1、将案件的审判活动置于社会监督下,有利于增强法官的依法办案; 2、有利于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3、有利于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二)公开审判的例外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4、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此类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五、两审终审制度 (一)概念功能 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功能:1、给审判者设立审判者。 2、保证审判者认识的往复性。 3、保障当事人的正当权利。 (二)主要内容: 1.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判,可以上诉至第二审人民法院。 2.第二审所作的裁判是终审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不得就此再进一步提起上诉。 3.反映出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4.两审终审制是基本制度,一审终审是例外。 一审终审制:最高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和依照小额诉讼程序、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以及破产程序审理的案件。练习: 1两审终审就是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次审判就告终结的制度。 2我国所有的民事案件都适用两审终审制。 3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4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 5第一审合议庭只能全部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6上下级法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7法院可以主动发现并解决民事纠纷。 8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就是说诉讼权利义务相同。 9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诉讼主体。 10检察监督的表现之一就是检察院发现法院的裁判确有错误,提起抗诉。 11辩论原则表现形式限于口头。 12司法在现代法治社会是最终的解决纠纷的渠道。 13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可以不公开裁判结果。 14回避申请必须在开庭审理时提出。15我国的基本审级制度是两审终审与一审终审共存。 16名词解释:民事诉讼;诉权;诉 17简答:公开审判的例外情形包括哪些? 检察监督原则的主要内容? 回避的理由和适用对象是什么? 1注意找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2注意基本的审理阶段 3注意对照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图形 4注意合议庭的组成 5注意各基本审判制度在审理中的体现 6注意辩论的主线 7注意证据在民事审判中的作用

xf****6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