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一单元教案.doc / 文档详情
第一单元教案.doc 立即下载
2024-10-30
约2.1万字
约29页
0
1.1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单元教案.doc

第一单元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全免费】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


1藤野先生

知识与技能
学会按要求筛选文本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过程与方法
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2.明确文章双线索写法的作用,学习融情于叙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以及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

重点
1.明确文章的双线索,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多元化探究。
2.归纳文章的语言风格,从语言中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感情。
难点
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2.联系教材,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快速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归纳法。

藤野先生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特别是当你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却有一位老师给你无私关爱和真诚鼓励。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初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往事。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关的藤野先生。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1.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变换了几个地点?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1.文章开头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鄙视而又怒其不争。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3.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
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4.为什么抓住这个特点?
因为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反映出对清王朝的态度。
5.教师介绍当时关于辫子的知识: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6.“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而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示自己是保皇派。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表现。
7.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8.这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
9.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一单元教案

文档大小:1.1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