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除法的初步认识 执教教师:代生欣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和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看,动物们正在大食会呢,从图中你知道动物们准备了什么食品?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2、我们先看兔子怎样分: 有6个萝卜,平均分成2份,哪种分法对? (1)、 (2)、 3、你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二、新授:(例4) 6个萝卜12个竹笋9个桃子18块饼干 (1)、引出除法: 1、在这个时候熊猫也迫不及待地说了,我们一起来听听熊猫说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该拿几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 3、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4、到底每盘放几个呢?请同学们拿出竹笋来分一分。 5、汇报结果并把题目完整读一读。 6、像这样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的问题,能象加法、减法、乘法这样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谁来说一说。 7、有的学生会读12除4等于3时老师马上纠正并板书读法。从而引出课题(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2)、认识除法算式:÷ 1、你认识÷这个符号吗?(板书除号) 2、除号是怎样产生的吗?请听一听数学家是怎样说的: 17世纪,瑞士学者哈纳在算账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问题。他用一条横线分开两个圆点来表示这种算法,于是便产生了除号“÷”。 3、那么,除号是怎样写的?说来说一说。老师在中方格上写一写,学生自己写一个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4、讨论: (1)、除号前面为什么写12? (2)、除号后面为什么写4? (3)、等号后面为什么写3? 5、这道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12个竹笋还可以怎样平均分,请先分一分,再填空后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12÷4=3(个) 12÷3=4(个) 7、12÷3=4(个)这题为什么要除以3? 8、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9、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两道题算式,边读边想一想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再与同们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数(板书: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板书:份数),求每份是多少?(板书:每份数)要用除法计算。 9、那为什么都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为什么这两道题的每份数会不同呢? 小结: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份的数就不同。 10、12÷4=3(个)这道式子除了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之外,还可以表示把12个什么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3?谁来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块。 18÷=(块) (2)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块。 =(块) ①小动物们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它们说要把这些平均分给你们,你会分吗?请你先读题——圈一圈——把算式写一写——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②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选择题: 3只猴子分9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几个桃子? 正确的算式是:() A、3×9=27(个)B、3÷9=3(个)C、9÷3=3(个) 3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1)把18棵树苗,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2)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3)妈妈买来10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10÷2”,“2”是从哪里来的。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7题。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8题。 3、完成教材练习四第9题。 4、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0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号--------------被除数÷除数=商 12÷4=3(个)12÷3=4(个) 读作:12除以4等于3。12除以3等于4。 教学反思: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xf****6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