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史周测一(有答案).doc / 文档详情
历史周测一(有答案).doc 立即下载
2024-10-31
约6.1千字
约2页
0
9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周测一(有答案).doc

历史周测一(有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洪山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轮周测
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越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2.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
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
3.西汉出现了耦犁耕作法,“用耦犁,二牛,三人”,即两犁并耕,前面两人牵两牛,后面一人掌犁,掘土可宽过一尺。这种新技术,有助于垦辟大片土地,且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据此可以推知,西汉
A.粮食的总产量大幅度增加B.农业耕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C.农耕区域与耕地面积扩大D.豪强地主势力获得迅猛发展
4.《汜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注重经验总结B.重视“因时制宜”C.强调精耕细作D.生产力水平低下
5.明末马铃薯传入中国。最初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由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筛选、培育。清代中叶中国人口骤增,马铃薯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开始走向平常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农民注重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B.马铃薯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口味
C.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物种交流D.封建国家忽视农作物品种的引进
6.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
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7.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古代
A.农耕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B.农村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8.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不能“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和任何的一种政治组织”,因此,他们需要一个主宰——这个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来代表他们,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这意在说明
A.中国小农经济极其保守落后B.封建政府对小农的剥削的沉重
C.专制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D.专制王权庇护了小农经济发展
9.《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地域特色较为明显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10.《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表明当时的采矿业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11.《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中记载:(宋朝铸钱)有模沙、冶金等八作(车间),负责采矿、冶铜等;另专设刀错、水蓋等两个相对独立的、专责铸钱的离局。工匠相互谈论事业,相互展示成果,相互交流技能,相互提高知识水平。这说明宋朝时期
A.民间手工业的规模较庞大B.工匠之间技术交流保守封闭
C.官营手工业没有严格的管理D.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逐渐衰落
12.元明两代都将工匠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允许匠户轮班服役,不服役期间可以自行离开作坊,甚至可以交钱代替服役。该变化
A.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B.强化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C.推动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13.凡有瓷器从沉船中打捞上来,即使是一个茶壶或瓷盘,也因其曾深藏海底数世纪而仍会引起人们的莫大兴趣。过去认为大多数外销瓷只在民间窑场制作的看法并不正确,在明、清两代,尽管景德镇是官窑所在,专为宫廷服务,但它在生产宫廷瓷器之余,也生产出口瓷器,这也是许多外销瓷品质优越的原因。这表明
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十分发达B.官营手工业与市场发生联系
C.瓷器是百姓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历史周测一(有答案)

文档大小:9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