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 定。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 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1]2017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立 即停止执行所有协定条款。 六大要素 ——长远目标 《巴黎协定》的长远目标是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 在1.5摄氏度之内“付出努力”。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气候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大约1摄氏 度。 与会各方承诺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不再继续增加;到2050年后的某个时间点,使人为碳排放量降至 森林和海洋能够吸收的水平。 ——减排目标 为实现该协定的长远目标,与会各方同意每隔5年重新设定各自的减排目标。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 区提交了从2020年起始的五年期限内减排目标。 该协定对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规定了绝对值要求。鉴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能力仍在不断发展中,该协定未 对其减排目标提出绝对值要求,但“鼓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变化尽可能做到这一点。在此之前, 发展中国家应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长。 ——评估目标 《巴黎协定》设定的初期减排目标,仍不足以实现长远目标。因此,该协定要求与会各方今后4年内重新 评估各自的减排目标,以便适时作出调整。该协定希望,各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在可再生能源更廉价、更有 效的前提下加大减排力度。 ——透明度 该协定作出透明度规定,要求缔约方汇报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及减排进展,但赋予发展中国家适度 “弹性”。 ——资金 《巴黎协定》要求发达国家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从而帮助后者减少碳排放以及适应气候变化。 该协定也鼓励其他国家在自愿基础上提供援助。 《巴黎协定》没有对这类资金援助作出具体金额规定。据了解,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 国家曾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后者应对气候变化,但至今未兑现。 ——损失和破坏 该协定包含“承认”损失和破坏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不少岛国正面临海平面上升 所带来的威胁,对该条款表示欢迎。[13] 特征 (一)气温控制目标巴黎协定设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气温控制目标。协定第二条第1(a)款:“把全 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 以上1.5℃之内,同时认识到这将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2℃与1.5℃是协定设定的 两个目标,前者是协定的底线,后者是进一步努力的目标。其中1.5℃的目标是照顾小岛屿国家, 避免更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结果出现的最优目标,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二)国家自主贡献巴黎协定第三条、第四条、第六条以及第十三条等均涉及国家自主贡献模 式,其中第三条是国家自主贡献模式条款,要求所有缔约方各国根据自身的情况、能力和责任, 自主确定减排目标,编制、通报并保持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不再强制性分配温室气体减排量。 (三)定期全球总结协定第三条第9款要求各国每五年通报一次国家自主贡献。第十四条第2 款要求各国在2023年进行第一次全球总结,此后每五年一次。作为全球协定,定期的全球性总 结有利于各国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最大限度的减少各国的利益冲突,从而提高协定的可行性。 (二)最主要特征在于其“自下而上”为主,兼有“自上而下”的机制。其抛弃了《京都议定书》对各 国的减排进行硬性限额的做法,创造性地通过各成员国自主贡献的方式缔结条约,最大限度的满 足了各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各缔约国均根据自己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自下而上”向《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方案。“自上而下”的部分则主要体现在 规定缔约方责任和义务,指导、协调各国的减排进展,监测、报告与核查义务完成情况这一方面, 协议第四条第12、13款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三)世界各国的大范围参与,也是该协议的另一重要特征。巴黎大会召开前,已有187个国家提交 了自主贡献目标,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7%。这种大规模的参与,代表着国际社会对于日 益严重的环境气候问题的广泛关注,也进一步体现了人类面临的环境气候危机是多么紧迫。 (四)以设定透明度标准与回顾机制代替硬性的履行机制。以“国家信息通报、两年期报告和两年期更 新报告、国际评估和审评以及国际协商和分析”作为透明度参考。定期的全球总结和分析作为协 定执行情况的回顾机制。这些制度设计大大提升了《协定》的可行性 三个主要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出现的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方式的分 歧;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界

觅松****哥哥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