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课件(福建用)必修3_第2单元_考点1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立即下载
2024-11-03
约4.3千字
约27页
0
9.2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轮复习课件(福建用)必修3_第2单元_考点1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轮复习课件(福建用)必修3_第2单元_考点1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思想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广州期间,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2.魏源的《海国图志》。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2)意义: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名师指津】林则徐和魏源代表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显示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涵,以及对中国思想界的深刻影响。二、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代表及其主张: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2)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3)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的批判。
(3)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一书,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
3.影响: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名师指津】复习时应联系维新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理解康、梁等人维新思想主张的内容与特点,分析维新思想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三、新文化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是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
2.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是开始标志。运动中心在北京大学,《新青年》是主要阵地。3.内容:核心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推进文学革命;十月革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平民化,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5.局限性:脱离广大群众;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名师指津】学习新文化运动时,应联系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注意联系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客观评价运动对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开始传入:梁启超和朱执信等人较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钊1918年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2.进一步传播: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其他各种思潮互相辩难和论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李大钊和胡适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重大意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轮复习课件(福建用)必修3_第2单元_考点1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文档大小:9.2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