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doc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0讲宋元时期的文化 一、两宋时期的思想 1.程朱理学 (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 主张 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3)地位及影响: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的心学 (1)宇宙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发明本心”,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 二、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印刷术①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②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③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天文历法: 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2.文学成就 (1)宋词: 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②代表作家: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形成: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③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等。 3.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4.绘画 (1)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元朝时,文人画成就突出,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注]儒家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亦指自然的法则;犹言天道。[补]孔孟之道 “孔孟”并提,是取其思想的一致性。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四书章句集注》,认为它们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理念。后来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孔孟之道”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辩]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拓]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工商业城市的兴起,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世俗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辩]元曲≠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补]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 (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重难点一宋明理学 eq\a\vs4\al(一史料探史——理学的特点) 史料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①、诚意、正心、修身②,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③。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④。 ——摘编自《中国古代思想政治史》 [探究]根据史料,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研究万物、贯通明理②坚定信念,不为物欲所蔽,提高品德修养③整饬家庭,为政以德,使天下太平④天人合一,爱护苍生万物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史料中①②③同在一句话中,却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格物致知”,二是“正心、修身”,三是“齐家、治国”。所以在获取信息时不应单纯的依据句号或省略号分层,更应把握每一层的细节。 [提示]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

山柳****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一种胃肠道超声检查助显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