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2讲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doc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2讲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一、抗日战争 (一)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31~1936年) 1.日本局部侵华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2)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通过《淞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可暂驻扎”权。 (3)“华北事变” 1935年,日军威逼平、津,制造了“华北事变”。又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日本不断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2.抗日救亡运动 (1)中国共产党 ①九一八事变后,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发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1935年12月,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2)国民党爱国官兵 ①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活跃于东北各地;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保卫上海。 ②东北军安德馨率官兵保卫山海关;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③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3)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过程 (1)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通过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要求两党合作,加快了合作步伐。 (5)“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中国共产党武装开始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统一战线进入到实施阶段。 (6)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2.意义 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全民族的抗战 1.正面战场 ↑ (1)防御阶段: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2)相持阶段 ①组织多次会战,粉碎了日军消灭国民政府的企图。1940年,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②国民党还建立敌后游击区,极大消耗日军力量,有力配合正面战场。 ③1942年起,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同日军作战。, [补]日本侵华方针 (1)总方针:灭亡中国。 (2)政治:以华制华。 (3)经济:以战养战。 (4)军事:战争初期:速战速决;相持阶段:对国民党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补]“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它全面反映了日本侵华的罪行,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以及其他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统一战线中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还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 (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拓]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各党派和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 (5)基础:广大群众是抗日战争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3)认识评价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 ②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阶段。 ③鼓舞了民心士气。 ④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⑤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 2.敌后战场 (1)战况 ①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②相持阶段到来后,

论文****酱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一种胃肠道超声检查助显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