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教育系---袁强.ppt 立即下载
2024-11-07
约6.4千字
约45页
0
46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教育系---袁强.ppt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教育系---袁强.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第一节秦汉文化教育政策(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李斯:私学师古非今,扰乱视听,非议法教。进而提出“挟书”之策。
公元前212年,有儒生诽谤秦始皇后逃亡,秦始皇大肆株连搜捕,发生了坑杀(活埋)460个儒生的极端事件。

(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二、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一)设五经博士
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
(二)建立博士弟子制
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
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三)以儒术取士
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孝”、“廉”美德的人士
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
太学生通过考课,通一经者即补为官。
(四)视学制度
第二节汉代教育制度和察举选士制度二、汉代的官学
(一)太学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也标志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1、设置时间和发展:
2、太学的教师与学生:博士(博士首席西汉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和博士弟子(东汉时称“诸生”或“太学生”)。
3、太学的教学内容:从今文经学到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微言大义,谶纬迷信—官学
古文经学—训诂考据,文字名物—私学
4、太学的教学形式:个别教学、大都授、次第相传。
5、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
6、太学的考试制度和方法:“设科射策”。(二)专门学校
宫邸学——汉明帝时期创设“四姓小侯学”,是贵族教育的体现,培养“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
以宫人为教育对象的宫廷学校。

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学生专习辞赋、小说、尺牍、画、书法等。
鸿都门学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打破以儒家经典为国学唯一教学内容的旧传统,不仅为汉代建立了崭新的教育体制,也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开辟了专科学校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的新纪元。(三)地方学校
文翁兴学: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中选派聪慧者十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可谓最早的委托培养措施。
至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颁布地方官学学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普遍设学: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三、汉代的私学2、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
“经馆”、“精舍”、“精庐”
“著录弟子”
“及门弟子”
“次相授受”(“转相传授”)

四、汉代的察举选士制度陕西省委把“孝廉”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三)察举的流弊
意义:重视品行才绩,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建立严格的察举法规。
局限:选举大权为权门势家所把持;重德轻才,使评价带有虚伪性和主观随意性;多途求贤保持了特权。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教育(二)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
北魏统治者又重视经学,不仅设立了国子学和太学,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还普遍设置了州郡学,并建立了郡国学校教育制度。

《北史·高允传》记载,当时规定大郡立博士2人,助教4人,学生100人;次郡立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80人;中郡立博士1人,助教2人,学生60人;下郡立博士1人,助教1人,学生40人。(三)专门学校的设置
三国魏明帝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这是我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之始。
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开设医学,这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下令在京师开设“四学”。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教化、正万民”和“改革选士制度”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他一生著作甚丰,但绝大部分失传了,现存仅有《春秋繁露》一书和《史记·儒林列传》及《汉书·董仲舒传》中的有关资料。在哲学上,董仲舒是个地道的神学唯心主义者。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顺命》)
“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他以天人同类为根据,提出了“天人感应论”和“君权神授”的思想。
在政治方面,他强调“德治”和“法古”。
“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教育系---袁强

文档大小:46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