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doc 立即下载
2024-11-08
约1.1万字
约15页
0
48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doc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第17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7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纲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考点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2.饮食文化变化eq\b\lc\{\rc\(\a\vs4\al\co1(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3.居室建筑变化eq\b\lc\{\rc\(\a\vs4\al\co1(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了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eq\b\lc\{\rc\(\a\vs4\al\co1(影响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等。,主要表现\b\lc\{\rc\(\a\vs4\al\co1(①婚俗\b\lc\{\rc\(\a\vs4\al\co1(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②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③其它\b\lc\{\rc\(\a\vs4\al\co1(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4.社会习俗
的变革








[思维导图]


史料一

图三1922年孙中山与宋庆龄接见美国记者希尔,亲切握手

图二民国初
年躬身问候
图一晚清上海衙门百姓跪官


解读这一组图片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交礼仪上的重大变化,即晚清时的跪拜礼(图一)——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图二)——1922年的握手礼(图三),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史料二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解读史料列举了许多吃、用的洋货,并且用“新到”打广告宣传,表明当时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崇尚西洋事物。
史料三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解读史料表明19世纪末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在吃、穿、住、行等多方面均出现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点。
史论1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特点
(1)受西方影响明显。
(2)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3)发展不均衡,如在空间范围上,在开放口岸、都市变化快、大,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农民阶层接受较慢,“不平衡”还包括近代习俗变化的不平衡。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交融,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史论2新中国成立后推动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2)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3)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的困难,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4)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2013·四川高考)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因为受中国古代轻视艺人思想的影响,民国时期影视明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故B项错误;民国时期明星代言并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
2.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以后,西装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因此,A、B、C三项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
3.20世纪初,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旋即扫荡中南重镇武汉,大街小巷,处处可闻“咔嚓”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
A.外国传教会的组织
B.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

文档大小:48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