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字素材1 岳麓版必修3.doc 立即下载
2024-11-08
约3.1千字
约4页
0
2.9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字素材1 岳麓版必修3.doc

高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字素材1岳麓版必修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
孔子与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各自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他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事业。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非常重视将“仁”付诸实践。有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之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咬死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离开,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十分感慨,要弟子记住:“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
孔子讲“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它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
级身份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孔子对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天子才能享用的8排64人规格的乐队在庭院奏乐舞蹈大为不满,感叹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一次,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才能管好政事,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有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分贵贱。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孔子还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老聃与《道德经》
孔子对弟子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一般的人物。
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宇聃,楚国人。他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老子博学多识,精通礼法,熟悉各种典章制度:孔子曾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的知识。

《道德经》又称《老子》,总计约5000字,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
思想,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以前的天命观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天有意志,有知识,能喜能怒,能作威作福。而老子认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产的。“道”无形无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诸如高和下、前和后、有和无、难和易、生和死、贵和贱等,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他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有一次,老子的朋友常枞张大嘴巴问老子:“我的舌头在吗?”老子回答:“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在吗?老子回答说:“不在了。”老子从而领悟到柔弱者生命力可能比刚强者还强的道理。
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认为治理大国的方法,就和烹小鱼一样。也就是说统治者治理天下,要仔细谨慎,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要“无为而治”。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如此方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他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民不畏死,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字素材1 岳麓版必修3

文档大小:2.9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