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古代制度.docx / 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制度.docx 立即下载
2024-11-09
约1.3万字
约43页
0
4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制度.docx

中国古代制度.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中国古代制度
㈠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体包括:行政、官职、称号、法律、军事制度等
1、行政区划制度
夏商九州:《尚书.禹贡》载: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
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春秋十二诸侯: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后又兴起吴、越等。
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郡县制: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
汉:州、郡、县
唐:道、郡、县
宋:路、郡、县
元:设“省”。(从此,有了“省”的名称)
明清:省、府、县。(延续至今)
2、职官制度
(1)中央官职
先秦:由于实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官制
秦代: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以后各代继承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迁、罢免等官职制度。
三公(中央最高级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
九卿(三公之下)
廷尉,掌管司法;
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
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
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
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
卫尉,掌管宫廷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
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
(隋)设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尚书、门下、内史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
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
礼部:掌管学校,科举,国家的祭礼
兵部:掌管全国军政
刑部:掌管刑法,狱讼
工部:掌管工程,屯田,水利
(唐)沿用三省六部制。李世民正式定名六部,至清代未变。
(清)沿用三省六部制。
(2)其他中央官职:
史官:掌管国家图书典籍。(兰台令,秘书郎)
太学教师:掌管祭酒,博士,助教。
翰林学士:翰林是进士经殿试选拔者。
无实权的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文学侍从,陪读。
唐玄宗始设,唐以后,宰相非翰林学士出身则为人轻视。
翰林学士在唐代不是正官,在宋代成为正官。
(3)地方官职:
省级:地方大员,独掌一方军政大权。“省”在各朝的称呼不同,故官称也不同。
如:郡守、节度使、转运使、巡抚、省长。
郡级:省之下,县之上的官员,由朝廷委派。
称呼:太守,刺史,知州,知府
县级:最基层的国家政权,自秦始皇起,至今未变。
称呼:县令,知县,(元)县尹,民国后至今称县长。
3、称号制度:
我国古代称号制度包括年号,谥号,庙号,以及避讳等内容
(1)年号
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每次新皇帝登基,均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
产生时间
始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终于清宣统(1909年)
数量:中国历史上各种年号约600多个年号。着名的年号,如:建安,贞观,永乐,康熙。
(2)谥号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设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①产生时间:赠谥始于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姬旦(鸡蛋同音)即周公,故又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
②使用范围:帝王,诸侯,大臣,立奇功之人等
③谥法类别:
美谥(褒义)文,武,神,烈,昭,庄,纯,等等
平谥(中性)怀,献,闵,哀,悼,康,玄,等等
恶谥(贬义)暴,炀,昏,厉,幽,灵,等等(元朝后取消恶谥)
变谥:谥号一般不变,但也有后来加谥,改谥,夺谥之事
私谥:非朝廷所谥,多为弟子对老师,乡民对乡里尊者,宗族内部
(3)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世宗(祖祖宗宗)
(4)避讳
讳: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避讳:避开讳名,以示尊重。
①产生时间:始于周朝
②避讳类别:
国讳:当朝皇帝和其七世以内祖先的名字。
如:秦始皇赢政,秦朝时月份名称中,"正月"改为"端月"
家讳:父母祖先(有时包括所有长辈)的名字,作为小辈应在日常言行或行文用字时回避。
如:林黛玉读"敏"字时皆念作"密",就是避母亲名讳。
唐代大诗人李贺,只因父名"晋肃",竟终身失去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
宪讳:对上司官员的名讳,因下属官员对上司长官称“大宪”“宪台”,而对他们的名字要避讳。例如:宋代—个叫田登的人当上了州官之后,要求百姓将“点灯”改为“放火”以达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古代制度

文档大小:4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