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4-11-09
约4.8千字
约15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教案.docx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行省制度等。
2.认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
3.结合历史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和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按朝代顺序,分别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两个方面,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王朝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总结: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我们知道,是秦王朝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以后历朝历代基本都继承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对它进行了不断的改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主要就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在学习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紧紧地抓住两条线索: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
(一)君权与相权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指出秦朝皇权至高无上的表现,以后历代的中央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是维护皇权的基本原则从来不曾改变,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主仆关系。
“相”一般指的是宰相、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是皇帝的助手。由于皇帝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许多事务要由宰相来处理,宰相位高权重,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君、相之间难免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或者产生一些矛盾。
1、汉朝的君权与相权之争
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之中,太尉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但没有调兵权;御史大夫只是丞相的助手;丞相则是掌握实际大权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西汉前期基本上沿用了秦的制度,只是将三公改为司徒(丞相)、司马(太尉)、司空(御史大夫),丞相的权势过大势必威胁到皇权。
事例说明:
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丞相要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也可拒绝执行。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丞相王陵就当面抵制,力言“不可”。汉景帝欲封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说:“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汉景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在封建社会,国家是皇室的天下,如果相权过大,那么会对皇帝的行为产生制约,不管是不是明君,多数的皇帝都无法忍受这种情况,因此多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相权,从而保证自己的权威。
设问:如果你是皇帝,你会如何保障你的权威?
总结: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裁撤丞相这个职务;二是找一些容易控制的人当丞相;三是增设一些机构,分割丞相的权力。
在汉朝,整个政府机构的设置还不是很完善,皇帝需要助手来帮他处理国政,因此没有办法把丞相这个职务撤除。作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采取了他自己的办法来保障自己的权力不受影响。
首先,频繁地更换丞相,在他在位的54年间,前后有过12个丞相,其中多人是被免职或处死,经过这些年,相权遭到很大的打击。
其次,起用布衣丞相,这些人没有家族势力,容易控制。
再次,分割相权,建立“中朝”。汉武帝破格录用身份低微的人,任用设在宫廷中的尚书及一些侍从人员,让他们参与议政与决策,(尚书原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属官,掌通章奏而已,没有事务决定权。)加上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经常参加参议机要,这些人形成“中朝”,或称“内朝”,主要的构成人员都是皇帝信任的人。重要的事情先由“中朝”做出决策,这样,三公九卿慢慢地就变成了执行机构。
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的权力,正式设置了尚书台,扩大其权力,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成为虚衔,连九卿的职权也被尚书台下的六曹侵夺了。
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丞相制度
汉朝之所以要设置尚书台的目的是制约相权,但随着尚书台职权的扩张,相权实际上又转移到了尚书身上,这不能不引起皇帝的猜疑,于是又设置其它机构,以分割尚书的权力。
三国时,魏文帝又将尚书台变成单纯的执行机构,另外设置了中书省执掌机要,审理奏章,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教案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