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外报道中中国特色法律用语的翻译——以中国日报有关报道为例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媒体开始关注中国的动态,中国日报是其中一家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中国日报的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独特的法律用语,这些用语不仅在中国国内的法律领域得到应用,同时也在涉及中国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中国日报有关报道为例,分析中国特色法律用语的翻译问题。 一、背景介绍 在中国,法律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体系,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法学的结合。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法律用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的关注。 二、中国特色法律用语的翻译问题 中国特色法律用语的翻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文化差异 中国特色法律用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在国外往往不具备相应的对应词汇。例如,“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法律用语中经常出现,但是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词语。因此,如何将这些充满文化气息的词语准确地翻译成外语,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2.法律技术性 中国特色法律用语具有一定的法律技术性,因此翻译时必须注意准确性和精细度。例如,“人民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法律领域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翻译时必须注意其法律技术性,力求准确地传达其含义。 三、中国日报报道中的法律用语翻译分析 1.人民公诉机关 《中国日报》2019年5月31日的报道中提到“人民公诉机关”,这是中国法律领域中常用的一个词语,其实际意义是指代表国家进行公诉工作的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各级人民法院。 该词语在英语中的传统翻译为“procuratorate”,但是这个词语在外国读者中的认知度比较低,因此根据“功能对等、形式不等”的翻译原则,国际化的翻译更适合。 因此,可以将“人民公诉机关”翻译为“prosecutingorgan”,即代表国家进行公诉工作的机关。 2.信访办 中国日报2019年11月6日的报道中提到了“信访办”,这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机构,即单位或个人需向政府提出建议、意见或申诉,在政府内部设立专门的部门接收并处理这些请求。信访办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然而,“信访办”在国际上并没有同样的词语,因此需要进行翻译。可以将其翻译为“petitionoffice”,即政府内部负责处理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或申诉的机构。 3.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2020年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卫生危机,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在2019年12月31日,中国卫生部门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由于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病毒,因此在国际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名称。中国政府起草了疾病的临时名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名称包含的信息较多,但是不易发音,因此在国际上被简化为“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2019)。 因此,这个名称也反映出中国特色法律用语的翻译问题。对于新兴词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翻译和创造。 四、结论 中国特色法律用语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和法律技术性,同时要保持其本质和特色。只有在通晓相关法律知识的情况下,才能采用科学、准确、生动和得体的语言进行翻译。

骑着****猪猪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