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节考点】 【考点1】央行的产生与独立性 【考点2】央行的性质与职能 【考点3】央行的业务 1.央行的产生 (1)两个基本前提 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 金融业的发展对此有客观需求:集中货币发行权、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管理金融业、国家干预。 2.央行独立性 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 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独立监管、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的独占权 2.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主要是预算收入缴纳与预算支出拨付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理国债发行等 (3)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4)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 3.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4)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央行成为清算中心 (5)主持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4.管理金融的银行 (1)合理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定前提下谋求经济增长 (2)颁布金融法律法规 (3)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中央银行的业务 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资产业务的基础 货币发行 代理国库 集中存款准备金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贷款(贷款对象是商业银行和政府) 再贴现 证券买卖:直接买卖、回购协议 管理国际储备 其他业务 3.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以清算业务为主) 集中办理票据交换 结清交换差额 办理异地资金转移【本节考点】 【考点1】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概述 【考点2】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考点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考点4】我国的货币政策(一)金融宏观调控 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过程。 (二)货币政策及其特征 1.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间接调控政策 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3.货币政策类型: (1)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举措: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证券、道义劝告等 (2)紧缩的货币政策 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减少货币供给,从而抑制投资,压缩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 (3)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背景:亚洲金融危机后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趋势 是一种指导方针和理念,不是针对货币政策操作层面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优点:央行的完全自主权(最容易实施);作用迅速;对松紧信用公平,同时影响所有的金融机构 缺点:作用猛烈、缺乏弹性;政策效果受超额准备金影响 2.再贴现政策:央行最早拥有的工具 商业银行以未到期、合格的客户贴现票据再向央行贴现。 优点:有利于央行发挥最后贷款者作用;调整机动灵活,兼顾总量和结构;以票据融资,风险小 缺点:央行缺乏主动权3.公开市场业务: 运用条件:央行、商行都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金融市场发达、信用制度健全 优缺点分析 优点:主动权在央行;富有弹性(微调、大调);买卖交叉进行,利于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稳定证券市场 缺点:时滞较长;干扰因素多,效果不确定 4.其他工具 (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某些特殊领域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 (2)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贷款限额、利率限制、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 (3)间接信用控制工具:灵活、节省费用,但是缺乏法律约束力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强调利率的作用: M→r→I→E→Y (2)投资的利率弹性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则增加货币供给导致的收入就比较大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M→E→I→Y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1.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选择标准: 内生性、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2.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中介目标 (1)利率:主要是中长期利率 (2)货币供应量 3.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1)定位:近期目标,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指标之间 (2)利率:主要指短期利率。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基础货币:比较理想 (4)存款准备金 (一)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1.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多年金融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以预防通胀为主的多目标制。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3.近年我国金融调控的特点: 1)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 2)货币政策目标是以预防通胀为主的多目标制

梦影****主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