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南和润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学博士,高级律师、注册咨询师。 省律协理事、市律协党委委员、常务理事、市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委主任、长沙仲裁委仲裁员、长沙人事争议仲裁委仲裁员。 长期担任市司法局宣传处处长、市148法律服务协调指挥中心主任,2007年辞去公职。 现担任30余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多次被湖南省司法厅记功、授奖,荣获首届“湖南省十佳青年律师”称号。企业劳动争议风险防范专题讲座提前到来的“更年期综合症”“中国雇主的蒙难日”本讲主要内容一、《劳动合同法》制定背景《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背景分析希望不打官司更不要敢于打官司二、企业劳动用工的“八大误区”误区一:用不用你我说了算,书面合同可以不签! 误区:大量的临时性辅助岗位,劳动合同签定率比较低。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流动性较强的岗位,如保洁、保安等后勤岗位和缺员岗位。 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即使是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与劳动者签定书面用工合同的比例,只占到了19%,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而这个比例在内陆地区则更低,不到7%。 企业不签订书面合同的三个目的: 一、社保局调不到合同,偷逃社保费; 二、劳动者没有书面合同,劳资纠纷缺乏证据,易于让用人单位占据主动; 三、想辞退就辞退,让员工立马卷铺盖走人。 签定合同的义务在用人单位企业应当防范的重点问题误区二:规章制度由单位说了算,违反了制度是你活该!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问题富士康——制度杀人的“现代血汗工厂”制定规章制度的法律要求误区三、劳动合同一年签一回,想签“无固定期限”没门!劳动合同分类: 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 绝大部分单位不愿签订长期合同,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短期化明显,劳动关系缺乏稳定感和安全感。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调查:新法实施前,在所有企业签定的合同中,只签一年的占90%,短期化合同成为用工主流。《劳动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合同短期化的状况,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就业稳定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也对企业长期发展、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为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堵塞《劳动法》的漏洞,倡导劳动合同长期化,鼓励签定长期劳动合同,甚至规定了几种法定情形,强制要求用人单位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法定情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深深恐惧华为误区:工龄是可以买断的吗?根据《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企业不管如何规避,无固定期限必将是主流。 但如果过早实行无固定期限合同,必将给用工带来沉重包袱,建议合理设置劳动合同期限,延缓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提前到来。如何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误区四:同岗不同酬,借混工满天飞!同工同酬的概念如何防范“同工不同酬”的出现如何防范“同工不同酬”的出现误区五、试用期是“白用期”,干不好活就让走人!试用期:新法修改的重点!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除非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否则,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如违法解聘,则须承担高昂经济赔偿金。误区六、随意设定“服务期”、“违约金”,劳动合同陷阱重重!违约金:限制离职的法宝!“违约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餐饮界第一赔偿案”误区七、叫你走人就走人辞退员工“何患无辞”!天底下最为风光的老板!违法解聘纠纷的特点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非过错性解除企业裁员必须依法进行误区八、妹妹大胆往前走,合同到期不补偿。新法实施前,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如用人单位不再续签,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由此助长了用人单位一年一签的短期行为。 为倡导签订长期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新法要求合同到期后,如果用人单位不再继签,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给予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给一个月。经济补偿金的范围大幅度提高!四、《劳动合同法》赋予企业的六大权利 第一、确立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方式,满足企业灵活用工的需要,减轻了用工成本和法律风险。企业有的需要临时、辅助岗位,有的需要小时工,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能满足灵活用工需要。 劳务派遣:从派遣公司接受人员,提供岗位,存在劳务使用关系,没有合同关系。 非全日制用工(68条):以小时计酬为主,日工作不超过4小时、周不超过24小时,工资15天结算,不需订立劳动合同,任何一方可随时终止,不需办理社保,解聘不需支付经济补偿。 第二、充分保障用人单位的“知情权”,规定如劳动者在签定劳动合同时存在欺诈情形,则劳动合同当然无效,扩大了单方面解除

Ja****20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