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刑法溯及力问题研究——兼评我国刑法第12条 刑法溯及力问题研究——兼评我国刑法第12条 引言 刑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并通过惩罚违法行为来进行威慑,预防犯罪的发生。而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追溯力原则,即法律适用于过去发生的犯罪行为。然而,刑法溯及力问题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中我国刑法第12条涉及到了对此问题的规定。本文将从此入手,对我国刑法第12条进行评析,并探讨刑法溯及力问题的相关观点与立场。 刑法第12条概述 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施行以前的犯罪,依照以前的刑法定罪处罚。”该条明确规定了刑法的追溯原则,即本法的实施时间自公布之日起,但旧法下的犯罪行为仍然适用旧法的定罪处罚。这实质上表明我国刑法具有最近原则,即只适用于在法律实施之后发生的犯罪行为,并且对于同一犯罪行为,适用旧法。 正当性分析 刑法的溯及力问题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从法治角度来看,既需要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又需要考虑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和教育作用。因此,合理的刑法溯及力原则可以平衡这两方面的需求。 首先,刑法具有追溯力,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如果仅仅适用于刑法实施之后的犯罪行为,那么过去的犯罪行为将不被惩罚,这将削弱刑法的威慑力和预防犯罪的能力。此外,让犯罪行为逃脱法律的制裁,会给受害者带来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待遇。 其次,刑法的追溯力可以对受刑人有教育和改造的作用。通过追究过去的犯罪行为,可以让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其进行教育和改造。这也符合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法律的目的是惩罚和教育犯罪分子,使其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刑法的追究力也有一些限制条件。首先,追溯力原则应该遵循法律的确定性原则,即犯罪行为在刑法实施之前应该已经成为违法行为。其次,追溯力原则也应当遵循法律的及时性原则,即对于一些已经过去很长时间的犯罪行为,应当考虑到证据的丧失、证人的记忆衰退等因素,权衡追溯力和合理程序的要求。 结论 刑法溯及力问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到法治原则、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权衡。我国刑法第12条明确规定了刑法的追溯原则,即对于旧法下的犯罪行为适用旧法的定罪处罚。这一原则既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又能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 然而,刑法的追溯力也需要遵循一些限制条件,包括法律的确定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等。追溯力的实施应当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合理程序的要求,以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公正和有效的制裁。 因此,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是合理且必要的,既保障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又能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然而,在实施时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权衡追溯力和合理程序的要求,以确保刑法的公正和有效实施。

骑着****猪猪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