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义 第一章立法背景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执行不力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 3、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差 二、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廉政建设的要求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3.财务管理弱化。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4.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首先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1.内控意识相对薄弱,特别是“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有的单位负责人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无所谓内部控制体系了。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3.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有待加强。4.对预算控制缺乏刚性。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另一个方面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5.费用支出方面缺乏有效控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车辆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有些单位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致使专项资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6.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7.票据管理不够严格到位。对票据的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的使用情况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制度,容易导致一些执收部门延期上缴相应收入,甚至出现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8.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第二章具体内容 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立法宗旨 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2.安全性——资产安全。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