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doc / 文档详情
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doc 立即下载
2024-12-04
约2千字
约2页
0
11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doc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编者:顾鹏审核:陆德平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的集合。
2.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组成;	(2)的关系;
(3)群落的;	(4)群落的结构;
(5)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6)群落的。
3.群落的物种组成
(1)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物种。
4.种间关系
(1):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等。结果常表现为,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3):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来维持生活。
(4):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
5.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种生物群落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2)类型: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现象分布决定
因素植物分层: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的不同、生物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练习】
1.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3.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树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的菌落
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5.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
6.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7.生物群落是指(1)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2)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3)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4)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A.(1)(2)		B.(3)(4)		C.(1)(3)		D.(2)(4)
8.对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虫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9.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10.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11.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A.光照强度较弱			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高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12.右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3.随纬度的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高度的增加(从草原到高山)植物类群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温度	C.纬度	D.海拔高度
14.在一个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其中的全部鲫鱼叫做
A.生态系统	B.种群	C.种群密度	D.群落
15.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防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防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下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查看更多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文档大小:11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