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演示教学.ppt 立即下载
2024-12-04
约2.3千字
约46页
0
92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演示教学.ppt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演示教学.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目标与任务:
目标:用两个课时的时间,明确中国古代从秦到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先进性,认识政治制度与民族性格养成之间的关系。
任务:1、通过中央官制演变的史实和影响,认识约束权力的重要性。
2、通过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史实和影响,理解地方管理方式设计的多样性和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3、通过选官制度演变的史实,理解科举制的重要意义。
4、通过监察谏议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皇权专制的趋势和弊端。中央官制的演变——皇帝与宰相的温情、悲情、无情交锋皇帝皇帝中朝制与外朝制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名宫禁,或者称宫省;同时为了皇帝处理公务方便,皇宫内部也有一些办公机构,叫台阁(尚书台、兰台等)。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加官的方式,给外朝信得过的官员加上某个头衔,令其入宫办事(侍中、中常侍、给事中等)。加官和台阁在皇帝身边,成为事实上的决策中心,人们称为中朝。
三公九卿的衙门在宫外,名府寺。所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正规中央政府也叫外朝。吏隋唐采取三省六部内容、影响作用分别是什么?
1)内容及职责:
三省:中书省—决策,起草诏旨
门下省—审核诏旨,不当者驳回(有谏议职责)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六部)
2)特点:
分工严密,互不相属;相互配合,相互牵制;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分工协作,提高效率。3)作用(意义和影响):
①分工合作,互相牵制补充下提高行政效率;
②三分相权,加强皇权;有利于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③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
④是中国官制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论中央政府之组织,结束了上半段历史上的三公九卿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尚书六部制。论选贤与能,结束了上半段的乡举里选制度,而开创了下班段的科举考试制度。论租税制,结束了上半段的田租力役土贡分项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单一税收制。论军队,结束了上半段的普及兵役制,而开创了下班段的自由兵役制。因此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折中枢。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皇帝中央官制的演变(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秦朝: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朝:皇帝皇帝原因:明承元制,丞相威胁皇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
不同: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是法定中央机构。参与决策,制约皇权。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不是法定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不能制约皇权。
同:二者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皇帝皇太极军机处的设立:密折制度1.秦汉:
2.隋唐:



3.北宋: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策略(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第二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中央与地方的较量西汉初郡国并行
(斑马式行政区划)1.西汉中央集权
一、汉到元中央集权的演变(中央——地方)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探讨:
“杯酒释兵权”和“三衙”统兵权与“枢密院”调兵权设置是属于强化专制主义还是加强中央集权?一、汉到元中央集权的演变(中央——地方)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控制地方,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元朝在地方共设十个行省,下辖地方路、府、州、县四级。地方权小易控制,行省权大而不专,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而且对明、清仍至今天的地方行政制度也产生重大影响。一、商朝——内外服制度
商王的控制力有限。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二、西周——分封制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血缘关系密切,臣属关
系明确。
三、秦朝——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
了世袭制。
三、西汉——推恩令
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分割了王国的封地。
四、北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地方各种权力都收归中央。
五、元朝——行省制朝代探讨从选官制度演变中看选官标准的演变?官吏选拔权的变化?以及其影响?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阶段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的意义与精神生命。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科举制),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是一种相对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影响了今欧美的文官制度。
科举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演示教学

文档大小:92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