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辛亥革命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要点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辛丑条约》的屈辱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慈禧发布上谕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慈禧允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革命派大声疾呼 邹容1903年写下《革命军》 陈天华写出通俗宣传品《警世钟》、《猛回头》 “洋人的朝廷”,“守土官长” 1904年孙中山撰写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致美国人民书》,阐述了反清革命的理由 这样的满洲朝廷,还不起来推翻它吗? 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力量和矛盾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力量和矛盾革命派-与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1903年11月,黄兴在湖南长沙建立华兴会 1904年7月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 1904年11月浙江成立光复会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 1906年2月武昌成立日知会 1907年东京成立共进会总会,08年在武昌成立共进会 1908年武昌成立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革命派-与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革命组织核心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核心是孙中山和黄兴 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指导下,同盟会发动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光复会也在浙、皖一带发动武装反清起义 撼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推动全社会的觉醒立宪派-与革命派的矛盾 包括:海外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国内请愿运动势力和团体,以及拥护清政府立宪人士 拥护君主立宪,反对用革命的方式改造社会 与革命派展开反复深入地辩论 逐步抛弃保皇的政治主张,倾向于革命,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立宪派-与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1906年9月,清政府预备立宪,宣布“仿行立宪”: 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 “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1908年7-8月,清政府公布《资政院章程》、《咨议局章程》、《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在9年内逐年筹备宪政。立宪党人大为不满 四次国会请愿活动,均被清政府拒绝:1909.9-1910.11 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权力进一步集中于皇室,立宪党人极度失望 清朝统治阶级-满汉矛盾 载沣驱逐袁世凯及清除袁世凯余党 军机处大臣张之洞孤立无助 张之洞死后,汉人在清政府最高层失去了话语权,象征着满汉联盟解体 1911年“皇族内阁”进一步将最高权力集中于皇族清朝统治阶级中满族宗室间的矛盾 载沣排斥袁世凯的同时,也排斥其后台庆亲王奕劻 成立军谘处和新建海军、加强陆军,将大权转移到自己亲兄弟和近支亲属身上 皇族宗室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出现政出多门局面 统治阶层的执政能力自我弱化 清朝统治阶级-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的矛盾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按省按县摊派到各地。最多的省每年负担250万两,最小也摊派10万两 实行新政耗费甚钜,仅练新军一项,各省摊派数十万两不等 漕粮正税,苛捐杂税,百姓喘不过气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各地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民不聊生,抗粮抗租,造反暴动频频辛亥革命的政治力量与矛盾小结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形势使然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革命派、立宪派和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的,革命派起了主要作用 清政府自身的腐败,造成了整个社会离心离德、社会动荡的局面 清末最后十年国势日衰,除了统治阶级自身的原因,坚持专制制度不思变革外,还有帝国主义压迫的原因。 列强侵略 朝廷失政 社会失序 人民不满 革命就爆发了!关于同盟会起义战略的讨论武昌成为首义地点的原因 湖北新军及其军力配备、军人素质,除北洋六镇外,在全国是最好的 武、汉地区的革命党人长期工作,在各界群众特别是新军中聚集了雄厚的革命力量 湖北有兵工厂,有新军弹药库,均为新军中的革命士兵所掌握 湖北革命党人和革命士兵,都崇拜孙中山和黄兴 同盟会对武昌发动起义的态度 起义前,湖北革命党人派吕天民到香港去请黄兴,派居正、杨玉如到上海请宋教仁,以增强起义的号召力和领导力 黄兴虽被说服武昌有条件发动起义,却一直延迟出发 上海中部同盟会对武汉情势迟疑不决,相互推脱 宋教仁“三番两次心动摇”,多次更改启程日期 孙中山身在美国,对湖北将举行起义,毫不知情。接到黄兴电报时,更“拟电复之,令勿动”历史事实 武昌首义未经中国同盟会讨论决策 没有同盟会领导成员参与指挥领导 是由一些中下层的同盟会员和其他革命党成员独立发动和指挥的 武昌首义时,革命党领导人不在武装起义的现场,对于推进革命胜利发展到来负面影响假如…… 黄兴早点到武昌主持大局 10月初? 10月28日,失去一切先机 孫中山在美國丹佛得悉武昌起義,立即啟程返國 11月中旬?有关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历史遗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历史遗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历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