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九章生物碱v教学案例.ppt / 文档详情
第九章生物碱v教学案例.ppt 立即下载
2024-12-04
约8.6千字
约99页
0
8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九章生物碱v教学案例.ppt

第九章生物碱v教学案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章要求:1.掌握生物碱的含义。熟悉生物碱在植物界的分布及存在形式,熟悉生物碱的分类。2.掌握生物碱的性质,特别是生物碱的溶解性、酸碱性及其应用。掌握常用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了解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3.掌握生物碱的一般提取、纯化、分离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总生物碱系统分离的常用方法和原理。4.掌握生物碱的色谱鉴定法;了解生物碱的化学降解法。
5.掌握黄连、麻黄、洋金花、苦参、防己中所含生物碱的结构类型、生物活性。十九世纪德国学者F.W.Sertrner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碱(morphine)
现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约10000种
《全国医药产品大全》中收载的药物及其制剂达六十余种
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大多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如:
鸦片中的吗啡——镇痛作用
麻黄中的麻黄碱——止喘作用
长春花中的长春碱——抗癌活性
黄连中的小檗碱——抗菌消炎作用
山莨菪碱——抗中毒性休克作用
生物碱化学结构的研究为合成药物提供了线索,如:植物古柯中的有效成分古柯碱(cocaine)虽有很强的局部麻醉作用,但是毒性较大,久用容易成瘾(Rununcu-l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芸香科(Rutaceae)等植物中广为分布;②裸子植物中,在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松柏科松属(Pinus),云杉属(Picia),三尖杉科三尖杉属Cepha-lotaxus),麻黄科麻黄属(Ephedra)等属植物中有分布;③少数单子叶植物如石蒜科,百部科(Stemonaceae),百合科(Liliaceae)等植物中有分布。在低等植物中,生物碱分布少,而且结构一般为简单。生物碱在生物体中的存在部位和含量往往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含量在千分之一以上即为高含量。

1.游离碱:碱性极弱,以游离碱的形式存在。
2.成盐:有机酸有:柠檬酸、酒石酸等;特殊的酸类:乌头酸、绿原酸等无机酸:硫酸、盐酸等。
3.苷类: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
4.酯类: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分子中的羧基,常以甲酯形式存在。
5.N-氧化物:植物体中的氮氧化物约一百余种。㈣命名规则
1.类型的命名
⑴基核的化学结构,如吡啶、喹啉、萜类等;
⑵以来源植物命名,如石蒜科生物碱等。
2.单体成分的命名
⑴以植物来源的属、种的名称命名;如一叶萩碱
⑵也有以生理活性或药效命名,如:吗啡(使睡眠)
⑶以人名命名的;如:pelletierine㈤分类方法
1.按植物来源分类;
如:石蒜生物碱,长春花生物碱;
2.按化学结构分类;
如:异喹啉生物碱、甾体生物碱;
3.按生源结合化学分类;
如:来源于鸟氨酸的吡咯生物碱。第一节结构与分类(二)有机胺类
R-NH2R4N+(二)胍类生物碱:结构中含有胍基(三)有机胺类生物碱:氮原子不结合在环状结构内(四)脂氮杂环类生物碱莨菪碱是由莨菪醇(tuopine)与莨菪酸(tuopicacid)缩合而生成的酯,具有解痉、镇痛和解毒作用:(五)芳氮杂环类生物碱烟碱又名尼古丁,是烟草中含氮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对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尚可作用于呼吸、呕吐等中枢。
利血平存在于萝芙木中,具有降压和安定作用.
(六)芳胺类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的氮原子与芳环直接相连,如大马士革宁碱等。(七)酰胺类生物碱
这类生物间的氮原子与羰基相连,如秋水仙碱,胡椒碱。第二节理化性质旋光性二、酸碱性
(一)生物碱的碱性概念
生物碱分子中含有氮原子,N为第Ⅴ主族元素,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三个电子以共价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结合,氮原子最外层电子结构中有一对2S2电子,能与酸中的质子(H+)以配位键的形式结合成盐,所以具有碱性。


(二)碱性强度表示方法及其分类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可以用其共轭酸盐的pKa值表示p182,表9-1。通常情况下碱性强弱与pKa大小的关系如下
pKa>11为强碱(胍、季胺碱)
pKa7~11中强碱(脂肪胺类—仲胺、叔胺)
pKa2~7弱碱(芳胺、芳氮杂环)
pKa<2极弱碱(酰胺类)
胍>季铵碱>烷胺类(仲胺,叔胺)>芳胺类(芳杂环)>酰胺类
(pKa13.6)小檗碱(11.5)四氢异喹啉(9.5)异喹啉(5.4)(pKa<2)
共轭酸高度离子型SP3杂化SP2杂化P—π共轭
共振稳定性类似无机碱(无双键)(有双键)

(三)生物碱的碱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中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若电子云密度升高,则碱性增强,反之碱性下降。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杂化轨道中P轨道的成分增多、能量升高,成对电子的能量也随之升高,易接受质子,碱性增强。故碱性为sp3>sp2>sp。季铵碱分子中的氮原子最外层有九个电子,极易给出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九章生物碱v教学案例

文档大小:8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