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7-1分类和命名 §7-2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7-3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一、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1、亲核取代的反应历程 2、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 3、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二、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1、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 2、消除反应的取向 3、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4、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三、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四、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 一、有机镁化合物 二、有机锂化合物 卤代烷烃 卤代烯烃 卤代芳烃二.卤代烃的命名(Nomenclature)氯仿2.系统命名顺-1-甲基-2-氯环己烷课堂练习: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按伯仲叔分类§7-2卤代烷的结构★诱导效应d-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一些取代基的电负性次序如下:§7-3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PhysicalPropertiesofHalo-hydrocarbon)4.沸点:M↑,b.p↑。①.Beilstein试验。§7-4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一、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反应机制卤代烃与NaOH或KOH的水溶液共热,X被-OH取代,产物为醇。这个反应也叫水解。卤代烷与醇钠(或酚钠)作用,X被-OR取代,生成醚。卤代烷与氨作用,生成胺。卤代烷与NaCN或KCN的醇溶液共热,X被-CN取代,生成腈。卤烃与AgNO3的醇溶液作用,生成硝酸酯和AgX沉淀:6.卤离子交换反应:问题:完成下列反应二、亲核取代反应历程:A.反应机理:以CH3Br的碱性水解为例:SN2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B.SN2反应的立体化学:例: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SN1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B.SN1反应的另一个特点——重排:39SN1反应的活性中间体为碳正离子,结构为:离子对机理三.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机制的因素1.烃基结构的影响结论:β-C上烃基↑,SN2反应速率↓。B.对SN1反应的影响:然而,对于桥环卤代烷,当X位于桥头碳上时,无论 是SN1反应,还是SN2反应,均难以发生。如:无论SN1反应,还是SN2反应,在决定反应的关键步好的离去基团有: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浓度↑,反应υ↑。A.亲核性与碱性一致:B.亲核性与碱性不一致(亲核试剂体积大小的影响):在亲核取代反应中,可极化大的原子或基团,因形 变而易于接近反应中心,从而降低了达到过渡状态所须 的活化能,故亲核能力增强。①质子性溶剂:水、醇、羧酸; ②非质子性溶剂: 非极性:己烷、苯、乙醚; 极性:有利于SN2反应,对SN1影响不大 二甲基亚砜(DMSO)、N,N-二 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THF) A.对SN1反应的影响:B.对SN2反应的影响:练习:582.卤代烷与NaOH在水-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下列 哪些是SN2机理?哪些是SN1机理?3.指出下列各对反应中,何者较快?为什么?二、卤代烷的消除反应(Elimination) 在这类反应中,卤代烷除失去X外,还从β碳原子上脱去一个H原子,故称为β-消除反应。上述反应的本质差别在于:按①进行反应,碱进攻 的是α-C,发生的是亲核取代反应;按②进行反应,碱 进攻的是β-H,发生的是消除反应。2.单分子消除反应(E1)二、消除反应的取向E1消除:三、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实践表明:在按E2机理进行消除的反应中,一般情 况下发生的是反式消除。如:四、取代与消除反应的竞争1.伯卤代烷②.当试剂是强碱、浓碱,而且碱的体积大时易发生消去。2.叔卤代烷3.仲卤代烷(三).还原反应卤代烷可与某些金属元素(Li、Na、K、Mg、Al、 Cd)作用,生成一类由碳原子和金属原子直接相连 的化合物,统称为金属有机化合物。有机镁化合物卤代烷与金属镁反应的活性顺序是:、小结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